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创新——学习习近平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 详情

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创新——学习习近平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

中国社会科学网 / 2020-09-16 15:02:16

客观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三、客观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在新时代经济发展中,“三大攻坚战”即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和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虽然取得关键进展,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却遭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习近平强调,要顺利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关口,就必须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工作,打好“三大攻坚战”。在如何通过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上,习近平所作的论述展现了一个政治家的政治担当和政治智慧。
 
首先,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部署,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点。习近平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难度、影响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要关头,他就决战脱贫攻坚问题作出了新决策新部署。
 
一是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目前看,脱贫进度符合预期,成就举世瞩目。”[19]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中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如此等等,都说明了我国的脱贫攻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二是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习近平精准分析了在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打赢脱贫攻坚战所面临的难题。对于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的问题,他强调:“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20]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诸如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扶贫项目停工等问题,他强调必须采取措施解决。对于已脱贫的地区和人口中存在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就业不够稳定等问题,他强调在已脱贫人口中要防范返贫风险,在边缘人口中要防范致贫风险。对于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工作重点转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等现象,以及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问题,他强调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脱贫攻坚工作。
 
三是确保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举措。针对位于西藏、新疆、甘肃、四川和云南的“三区三州”这类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地区,习近平强调要加大政策、资金的倾斜支持力度,优化政策供给,强化措施落地,提升产业扶贫质量。针对疫情影响问题,习近平强调,疫情严重地区,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同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而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地区,则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要做好对因疫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密切跟踪受疫情影响的贫困人口情况,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习近平提出了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的思想。不仅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精准,而且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精准。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上,习近平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1]这既说明了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提升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强调了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其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杆,是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以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成效显著。但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增添了难度。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依然突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环境风险防控能力还有不足等问题,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面对这些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关头,习近平对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了精辟论述。
 
一是必须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习近平把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概括为“四个一”,即“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22]习近平的这一概括,深刻阐明了绿色发展观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遇到的难题和挑战面前,“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23]既不能放宽放松,更不能走回头路,保持方向、决心和定力不动摇,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先导。
 
二是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习近平提出了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原则。精准治污,既在于精确定位影响环境质量和涉及污染扰民的突出环境问题及主要污染源,更在于精准发力,对症解决主要矛盾和深层次问题。科学治污,关键在于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采取科学手段,力求取得较好的治污效果。依法治污,则是严格依法审批、监管、治理、处罚、追责,把尊重法律与依法行政、创新工作、防治污染有机结合起来。“准确把握‘三个治污’,要害在精准,关键在科学,路径在依法。”①以“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为举措,聚焦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与修复,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强化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攻坚保障,做到精准发力、科学施治、依法推动。
 
三是重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相关治理机制,抓好源头防控。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是习近平在论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始终贯穿的思想。他强调,要采取更有效的政策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打好这场攻坚战。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不可忽缺的内容。
 
最后,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针对我国实体经济中结构性矛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强、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等问题,习近平就如何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作了系统性分析。
 
一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中之重在于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习近平把此项任务看成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他认为,防范风险,重要的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此,既要“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做好金融业综合统计,健全及时反映风险波动的信息系统,完善信息发布管理规则,健全信用惩戒机制”;也要“管住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高中级管理人员,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监督管理,加强金融领域反腐败力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结算机制,适时动态监管线上线下、国际国内的资金流向流量,使所有资金流动都置于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督视野之内”;还要“完善金融从业人员、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运行、金融治理、金融监管、金融调控的制度体系,规范金融运行”[24]。习近平关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系统性对策的提出,对于压实金融机构、金融管理部门各方责任,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规定了方向和路径。
 
二是金融要回归本源,金融业的天职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习近平把此项举措看成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性举措。他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25]习近平的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属性,指明了理清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对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意义。针对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抓住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这个重点,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26]。一方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以实体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为基础,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另一方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必须建立完善更加协调的金融监管制度。
 
三是充分发挥金融机构防范化解风险的主体作用,守住风险底线,提高防控能力。习近平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守住底线打好基础,把防范化解经济重大风险变成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他提出了“六个要”,即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要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等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要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推动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来一个转变;要更加注意尊重市场规律、坚持精准支持,让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六个要”充分表达了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