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全面理解共同富裕:内涵、路径、目标、影响 详情

全面理解共同富裕:内涵、路径、目标、影响

熊园观察 ,作者熊园、杨涛 / 2021-09-06 11:21:23
本文要点
 
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由此,共同富裕成为公众关注的一大话题。
 
1、共同富裕的内涵是当前更注重公平、更注重分配,重心是解决“三大差距”(收入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目标时间提前10年至2025年“迈出坚实步伐”、2035年“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2、共同富裕的路径:既要“做大蛋糕”(高质量发展;效率),更要“分蛋糕”(三次分配;公平),但难点是“分蛋糕”,尤其是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改革和调节高收入。
“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旨在缩小“三大差距”;收入差距是“三大差距”中最广泛、影响最大的差距,缩小收入差距的主要手段是“提低、扩中、调高”;“调高”是大难点,包括加强税收征管力度、开征房地产税等新税种、鼓励富人捐赠等。
>初次分配的具体做法:核心是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手段包括坚持就业优先、提升劳动报酬占比、加快户籍改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破除资本垄断、提高财产性收入、土地财政改革等。
>再分配的具体做法:核心是税收、社保和转移支付,手段包括个税低税率宽税基、逐步推出房产税、遗产税等财产税,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减轻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成本,完善社会保障筹资机制、扩大覆盖范围等。
>三次分配的具体做法:核心是慈善捐助,重要手段包括发展慈善事业、设立各类新型捐赠方式、制定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慈善褒奖制度等。
3、共同富裕的定量目标:经济发展和缩小差距两类指标可能偏保守,公共服务类偏积极。
>预计年内将发布国家层面的《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浙江《方案》可作为“高配版”参考,应会包括经济发展、缩小差距、公共服务、精神文化、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等6大类指标、40多个细化指标,部分核心指标有: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劳动报酬占GDP比重、“1小时交通圈”覆盖率,城乡公交一体化率、婴幼儿照护设施托位、养老护理员数、城镇住房保障覆盖率、居民阅读率等等。
4、共同富裕的经济影响:促进消费,倾向民生投资,行业影响较复杂。
——熊园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青年论坛会员、国盛宏观首席分析师,杨涛 国盛宏观研究员
 
全面理解共同富裕:
内涵、路径、目标、影响
文 | 熊园 杨涛
 
近来共同富裕备受关注: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会议部署共同富裕;教育、医疗、互联网等行业监管措施密集出台,普遍认为与共同富裕有关。基于此,本文从定性和定量角度,系统分析了共同富裕的内涵演变、实现路径、目标设定、对经济和行业的影响。
 
共同富裕的内涵:基于历史演进和政策导向的视角
 
共同富裕是我国长期宗旨,2020年以来节奏加快,目标时间提前了10年。从时间点看(图表1),1953年建国初首次提出共同富裕,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之后每次5年一届的党代会均提及共同富裕,其中:2012年十八大明确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2017年十九大我国主要矛盾转变、并提出2035年“迈出坚实步伐”,2020年五中全会提出2025年“迈出坚实步伐”、2035年“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从历史演进看,我国对效率和公平各有侧重,当前共同富裕将更注重公平、更注重分配。
 
 >改革开放初期,面对我国生产力落后的现状,政策基调强调效率优先。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近十几年来,随着贫富差距变大,我国政策导向不断转向公平。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2007年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012年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2017年十九大报告把我国的主要矛盾从重效率、重增长转为重分配,即从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共同富裕重心是解决“三大差距”,疫情以来差距变大也加速了推进节奏。
 
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心是解决收入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等“三大差距”。2021年1月,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202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中再次明确,要“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富差距明显加大,目前高于欧日、低于美印。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近几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有所缓解,但仍然处于高位。
 
 >从基尼系数看,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我国基尼系数从1990年0.32持续上升至2010年高点的0.44,随后有所下降,但2016年仍有0.39,明显高于欧日,略低于美国水平;若按照统计局计算的基尼系数,我国2019年基尼系数高达0.47,远高于美欧日水平。
 
>从前10%人群收入份额看,根据《世界不平均报告2018》的数据,从1980到2016年,中国前10%居民的收入份额由27%提升至41%,升幅14个百分点,与美国升幅(约13个百分点)接近,明显高于欧洲(约4个百分点),低于俄罗斯、印度(均为24个百分点左右)的升幅。
 
疫情后我国贫富差距加速扩大,应是近期共同富裕加快推进的一大因素。疫情以来,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数与中位数之比看,我国贫富差距加速扩大,也是当前消费疲软的重要原因。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