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以制度型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详情

以制度型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红旗文稿》 / 2023-11-28 14:48:54

进一步做好制度型开放工作

 
  三、进一步做好制度型开放工作
 
  我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准确把握国际规制合作的演变特征和发展趋势,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通过对标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形成更高水平开放的制度环境和制度优势,从而进一步明确相关改革发力的突破口和关键措施,为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成熟的治理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制度创新。尽管保护主义抬头,反全球化力量涌现,但是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技术进步继续深度演变,各种要素更大范围内流动,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可以有效配置资源,要对标全球营商环境评价标准,着重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大兴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实地调查研究,寻找我国制度型开放上的差距,认真学习先进规则、规范规制、现代管理、高水平标准、基本原则等。我国已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照这些协定的规则、标准等,分析和研究我们与之差距和比较优势,找到完善制度型开放的方向。
 
  提升政府效能,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体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内涵,推动改革开放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重点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高标准统一大市场,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市场体系,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进一步完善规制。
 
  完善公平竞争制度,继续扩大开放之门。坚定践行多边主义,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抓手,对标国际通行规则,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为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力量。推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和合作,减少走弯路和提升效率,既参与发达经济体的市场竞争,也学习、掌握世界先进技术,为我们国内市场提供高质量产品与服务。
 
  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国际合作。主动对照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宜商环境指标体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一方面,继续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国有14亿多人口,超大规模市场和良好环境为供给和需求双方提供了巨大的合作空间,既可以稳定和优化产业链布局,增强供应链黏性,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又可以吸引全球先进技术、高质量商品和资源要素,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加畅通。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国际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长期以来,我国加强国际经济合作,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已经成为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以及越来越多国家的主要投资来源国,从国际经贸规则的被动接受者和主动接轨者,逐步成长为重要参与者。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制度型开放的红利逐步被释放出来,我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促进了互利共赢、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等国际合作,给当地带来了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普惠民生等效应。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我国企业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在制度型开放中得到锻炼和成长,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打造我国主导的产业链供应链和生产网络体系,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加快自贸区建设,防范系统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制度型开放也要遵循这一原则,既要推进高质量发展,又要防范系统性风险。要不断完善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国家技术安全清单管理、不可靠实体清单等技术。2013年以来,我国主动设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开设了自由贸易账户,进行了商事制度改革,主动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制度等,十年来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302项制度创新成果,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8%的外商投资和进出口总额,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除此之外,我国还设立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改革示范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等特殊经济区。在这些特殊经济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落实《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落地实施先进规则、规范规制、现代管理、高水平标准、基本原则等,进行制度型开放试点,以及劳工、环境、社会和治理等领域的压力测试。
 
  作者:胡江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二级巡视员、研究员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