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先立后破着力扩大有效需求 详情

先立后破着力扩大有效需求

《红旗文稿》2024/4 / 2024-02-29 13:49:39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在把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摆在突出位置的同时,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这就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重要任务。
 
  一、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原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在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同时,不断提升国内供给质量和水平,着力释放国内市场需求,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同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外部需求稳步提升。但总的来看,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需求提升的速度有所减缓,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在经济持续复苏的过程中,有效需求不足成为了困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关系,供给和需求的失衡是造成经济波动和发展停滞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求不足问题,主要是指有效需求不足,即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从国民经济构成来看,社会总需求包括私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和净出口需求四项内容,前三项为国内需求,净出口需求属于外部需求。有效需求不足,既有国内需求不振的原因,也有外部需求不景气的原因。
 
  从国内需求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发挥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深度切入国际大循环,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社会总需求成为牵引供给侧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但是,由于长期布局在中低端产业,中国制造也出现了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等一系列问题,这导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企业投资需求增速降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创造新产业、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远远不够,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由于“中国制造”的产业附加值不高,本土企业营收水平增长缓慢,利润较为单薄,相关产业的劳动者收入增长不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消费和需求不振。同时,近年来由于企业上缴利税水平下滑,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土地财政”又难以为继,加之受到新冠疫情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政府财政压力陡增,政府购买需求也相应减少。由此,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购买需求三个方面需求增长放缓,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突出因素。
 
  从外部环境来看。2008年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相继爆发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全球经济持续低位运行。近年来,俄乌战争、巴以冲突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又给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全球经济不景气造成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疲软,外部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削弱,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下降。2023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为负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11.4%。由此可见,当前中国经济的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都面临着比较大的不确定性,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实现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既定目标,必须进一步扩大有效需求。一是要在“立”上下功夫,建立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二是要在“破”上做文章,破除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把“立”和“破”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坚持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同发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双引擎”。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