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深刻内涵和实施重点 详情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深刻内涵和实施重点

人民日报 / 2025-05-22 12:44:33

牢牢把握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实施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指出,扩大内需“是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需要创新政策手段方式、把握政策力度和节奏,积极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加快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全方位畅通内需链条,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长短结合激发有潜能的消费。贯彻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短期强化政策牵引带动作用,长期通过稳就业稳收入稳预期,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全面激发城乡居民消费潜能。一是加大促消费政策力度。针对目前我国消费市场运行存在的堵点卡点,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能换则换”“应换尽换”,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家电等大宗消费;新增中央财政支出要更多向托育托幼、教育、文体、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倾斜,健全民生服务财政保障机制,在改善居民消费预期的同时激发更多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消费;围绕优化消费环境采取一些标志性举措,加快优化消费基础设施,以点带面在全社会形成放心消费环境。二是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针对中高端商品和服务供给不足这一影响消费持续扩大的主要问题,要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和环境,增强供需适配性。放开准入、创新机制,支持各类经营主体为城乡居民提供品种多样、品质优良、品位高雅的服务;适应消费升级趋势,积极培育壮大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型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打造消费增长“第二曲线”;充分发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对新型消费的引领作用;深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充分释放三四线城市和县域、乡村等的消费潜力。三是稳就业促增收。就业不稳和增收压力大是影响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预期的重要因素。为此,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就业带动能力,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提升社会保障水平,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改善居民消费预期;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培育支撑消费的中坚力量。同时,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依法严厉打击资本市场财务造假和上市公司股东违规减持等行为,更为有效持久地提振资本市场,发挥财富效应对消费的支撑作用。
 
  软硬结合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坚持项目建设和配套改革相结合,既注重资金投入,也注重投资环境建设,加快健全投资长效机制,调动各类经营主体投资积极性,使经营主体有充足投资空间“能投资”、有稳定预期信心“敢投资”、有投资能力和投资效益“愿投资”,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着力扩大投资空间,围绕重点产品、重点行业,加大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领域投资;聚焦薄弱环节、薄弱区域,加快补上交通、能源、水利、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短板,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民生领域对人的投资,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更新等领域的投入,增加乡村、中西部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投资;瞄准新赛道、新领域,加大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转型等领域投资,加大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等投资,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当前,经营主体投资预期较弱、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投资能力不足、投资意愿较低,是制约有效益投资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要充分发挥有为政府作用,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强化民间投资主体作用,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要求,扎实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稳定民营企业政策预期和发展信心,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大重点领域制度型开放力度,稳住并有效吸引外商投资。持续实施企业降本增效行动,优化投资审批流程,有效治理招商引资中的乱象,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政策协同发力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保障。必须加强政策系统集成、协同配合,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营造宽松政策环境。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统筹安排各类财政资金,将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带动相关领域投资并促进消费增长,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更好激发企业投资活力,稳定市场预期,为消费和投资营造良好金融环境;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完善部门间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提供更强政策合力。
 
  作者:郭春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