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更有力度的政策协同促进消费扩量提质升级 详情

更有力度的政策协同促进消费扩量提质升级

学习时报 / 2025-10-22 12:59:45
当前,促进消费成为畅通经济循环的关键因素和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自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的部署以来,多项促消费举措落地实施。今年9月1日起实施的“双贴息”政策,即《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是国家层面首次针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的贴息政策,体现出财政货币政策的协同和政策工具的组合。今后一段时期,应进一步强化促消费政策的配套,扩大协同效应,持续激发强劲消费活力,巩固经济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强化促消费政策的协同效应必要且迫切
 
政策协同是指两个或多个政策目标一致、工具互补、节奏契合、力度协调。政策协同效应既包括“1+1=2”的政策线性叠加效果,更包括弥补单项政策工具薄弱环节,超越单一政策或政策简单相加,取得“1+1>2”的效果。强化相关政策的协同效应,既是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政策效力的现实需要。
 
提振消费的复杂性要求综合施策。消费是国民经济循环的终端和起点,促进消费涉及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全过程,需要统筹政府、企业、居民多方利益,兼顾现有消费方式发展和新型消费形态培育需要,平衡短期稳增长和长期促发展要求,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宏观经济治理工作。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打好政策“组合拳”,才能体系化地构建起保障消费能力、提升消费品质、改善消费环境的全方位支持体系。
 
政策工具自身特点需要通过组合搭配取长补短。促消费政策涉及财政、金融、产业、投资、开放等多个方面,即使政策目标一致,单个政策工具存在的薄弱环节也会使政策效果打折扣。以财政和金融两项最为重要的政策为例,我国当前的流动性较为充裕,但释放的资金可能会转化为储蓄沉淀起来,未必流动到居民消费和企业经营之中,而如同此次“双贴息”政策一样,发挥财政贴息政策工具疏通金融血脉的“导管”作用,可将资金精准“引流”到降低居民消费门槛、减轻经营主体支出压力上来,通过政策组合乘数效应提高政策效力。
 
政策落地生效有赖统筹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我国地域广大且地区发展差异大的特征,使得有关部门进行促消费政策顶层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地方实际和差异性,鼓励各地因地制宜辅以配套政策,解决政策精准落地生效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正如全国层面加力支持“两新”政策实施后各地相继推出着眼于本地消费市场的以旧换新方案一样,促消费政策落地需要在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进行不同类型政策的组合。
 
推动消费阶段跃升亟须政策聚力攻坚。与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健康化的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相契合,我国消费需求正向品质化、个性化、体验化、服务化的新阶段迈进。在这一发展阶段升级的“爬坡过坎”进程中,更加需要政策协同发力、合力克难,打造更多消费新亮点、新热点,持续激发新型消费潜能,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注入更多新动能。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