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国经济 > 中国引领的“非霸权”全球化新模式正在成长 详情

中国引领的“非霸权”全球化新模式正在成长

驻约旦哈希姆王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 2020-04-23 21:47:18
综合媒体4月20日报道,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暴露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社会治理“失败”,也击破了产业链高端控制的神话。相比美国,中国正率先走出危机,为世界经济提供支撑。
 
美国经济表现“糟糕”,美元体系受到挑战
 
美国一季度经济数据糟糕。3月份零售销售额下降8.7%,为记录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49.2,是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疫情最严重的纽约地区制造业跌幅达78.2%。截至4月19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已突破76万例,每日新增近3万人,美国社会正在为特朗普政府“救市优于救人”的选择付出沉重代价。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预测,美国经济产出今年将下滑8.0%,失业率可能升至20%以上。三菱联合银行首席财务经济学家克里斯(Chris Rupkey)表示,情况比担心的更严重,美国经济已是废墟。
 
“美元霸权”体系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石油—美元”是美国占有世界体系霸权和统治世界经济链条的根基之一,3月以来沙特、俄罗斯挑起“石油价格战”,疫情导致石油需求和美元信誉崩溃,意味着美国已经无力控制世界能源市场。4月13日,“欧佩克+”达成石油减产协议,但仍未结束“石油价格战”,美国页岩气债务危机依旧在继续发酵。
 
经济和社会治理展现优势,全球产业链需要中国支撑
 
中国是全球唯一具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也是首个从疫情中恢复生产的国家。2019年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中国占比超过35%,是第二名美国的2.6倍。以呼吸机为例,其1400个零部件中,就有近1100个仅在中国有批量生产。
 
尽管中国一季度经济也出现大幅下滑,但其经济和社会治理能力展现出极大的竞争优势。中国仅用2个月就成功防控疫情,3月份经济已开始好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32.13%,工业产出规模接近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并且开始向世界防疫和产业链提供必要保障。
 
全球产业链需要中国作为切实的支撑,中国具备有效地产业组织和保障能力、集群化的生产模式,以及在产业技术上的赶超、替代,降低了全球采购的风险。在各国推出经济刺激计划,美国启动无限量化宽松(QE)政策,美元购买力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大量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中国市场将成为风险最小、产业投资最有保障的地区。
 
中国政府对“抄底”并不热衷
 
企业和资本正在“逃向”中国,3月份,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恢复至817.8亿元人民币,降幅较2月份收窄11.5个百分点。其中,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同比分别增长28.5%、62.4%和95%。中国美国商会调查显示,40%的企业将按原计划加大对华投资,这一比例比2月提高了17个百分点。
 
一些激进经济学者主张,在全球化“休克”、西方大国无力“控制”世界秩序之时,中国应该加紧“抄底”全球化,成为新秩序的主导者。但中国政府表现得并不热心。中国工信部长苗圩表示,中国制造并不像人们想象那么强大,西方工业也没有衰退到依赖中国。
 
全球产业链的高端产品、核心技术和装备还都大多数掌握在美欧,以及日本等国家手中,中国不具备象美国一样称霸世界的能力,也不可能和美国“割断”开始“新冷战”模式。
 
中国引领的“非霸权”全球化新模式正在成长
 
在美欧经济因疫情全面萎缩时,中国与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却实现了逆势增长。继2019年东盟(ASEAN)超过美国之后,2020年一季度,东盟再次超过欧盟(EU)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则下滑至第三位。一季度,中国对东盟进出口9,913.4亿元,增长6.1%,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1%。此外,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07万亿元,增长3.2%,高出整体增速9.6个百分点。
 
从贸易结构上看,机电产品是东盟出口中国的主要产品,其次是生活休闲类消费品。东盟各国正在摆脱原来以农产品、初级加工品为主的工业结构。从中国产业升级和全球化策略思考,这是一条有别于西方等发达国家曾经通过对外投资延伸经济“统治”的一种更加公平的全球合作雏形。
 
2020年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地区在内的15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按计划签订。世界上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东亚自贸区建设将取得重大突破。
 
随着中国向制造业高端升级,势必将进一步强化东盟,乃至亚太经济体与中国的产业联系,使得全球产业链的区域化属性加强。不仅是中国,整个亚太地区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将更加巩固。正如疫情之后世界已经无法回到起点一样,全球化也不再需要霸权统治,这才是中国和世界需要的全球化。(王)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