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2020年全国两会对房地产行业释放哪些信号? 详情

2020年全国两会对房地产行业释放哪些信号?

斌分楼市 / 2020-06-04 23:56:49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中 有关房地产的部分整理如下
 
保持宏观调控—— 房住不炒 信贷控制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强调房地产的调控主线,一城一策的调控仍将继续,近期各个地方政府结合自身城市特点,兼顾人才引进和城市活力营造是大势所趋。
 
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加强监管,防止资金“空转”套利。不打压,不刺激,中央总控,地方实操,不考核GDP增长,只关注各类稳定——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扶持商业地产——减免租金 融合发展
 
减免国有房产租金,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并予政策支持,鼓励减免租金是雪中送炭之举。市场上的民营或个体业主同样面临压力,鼓励他们减免或缓收租金,明确给予政策支持,考虑到了不同市场主体特点,有助于政策的落实。
 
推动消费回升,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在疫情期间,线下实体受到明显影响,,线上+线下两栖行走会成为商业和消费者的共识。提升步行街首次列入政府报告重点培育30-50条全国示范步行街,推动步行街客流量和营业额累计增长30%以上。
 
城市宜业宜居——旧房改造 完善设施
 
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老旧小区改造为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安全、拉动经济增长带来想象空间,市场研判将创造10万亿的商机,涉及到政府、企业和居民三方面的参与和利益。
 
完善便民设施,让城市更宜业宜居。这与发展城市群的政策思路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城市群的发展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同时也存在着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短板,发展城市群和补足短板缺一不可。
 
都市区域发展——中心城市 区域带动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城市的发展趋势就是中心城市大型化,跟周边连线发展成都市圈。城市的规模和密度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服务业的产业发展,尤其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创新型行业的发展。
 
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大保护,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提升县城配套—— 城镇聚集 农民进城
 
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2019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农民工进入县城就业安家是其中重要的力量, 这一趋势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县城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有必要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而进化。
 
从为数不多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房地产真的不再是刺激经济的手段。因为牵扯了太多金融投资属性,诞生了太多土地财政依赖,甚至阻碍年轻人和创业者的发展。没有了GDP发展的目标,增加了旧房改造的指标,也是让房地产回归本原居住属性的体现。对于好位置的二手房,有基础的小城镇,转型期的商业街,无疑带来了新的机遇。
 
都市圈也好,小县城也罢,房地产不仅仅是开发建设销售盈利,而要担负产业发展和就业安居的责任。而新型城镇化当中,无论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还是中小城市的聚集作用,房地产依旧是主要载体。只不过今年重点在于老房改造、提升配套等,民生的投资会更多,炒房的投资会更少。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