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2021年世界格局迎来三大变化,中国崛起走上快车道 详情

2021年世界格局迎来三大变化,中国崛起走上快车道

好人长安君 / 2021-01-07 23:12:15
不久之前,有一件事引发了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抗议与“担忧”,这件事就是“中欧投资协定完成最终谈判,进入协议签署阶段”,与此同时,在谈判结束后,法国总统马克龙还在社交媒体喊话德国总理默克尔,邀请其在2021年一起访华。
 
这件事在中国引发的舆论影响还不算什么,但在西方政界则是掀起了相当大的浪潮。美国公然抗议,英国各种酸话,就连欧盟内部国家的在野党势力也都各种抗议。
 
很多人估计都会疑惑,投资协定还没正式签署,为啥美英等国这么不淡定?实际上无论这个投资协定最终结果如何,但这次事件的本身都已经说明了另一个事实——美国试图发起新冷战的一系列布局基本已经被宣告“失败”。
 
这一事件在我看来也代表了三个大趋势,它所揭示的东西对我们中国绝对算得上是利好,可以这么说,中国现在的外部环境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好上很多,而且正处于快速改善的进程之中。以下为个人观点:
 
第一,英国脱欧——欧洲内部走向分化的标志性事件
 
大家可能忽略的一条信息是,就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结束的当天,英国正式彻底地脱离欧盟。
 
我想说的第一个大趋势,就是西欧内部分化加剧这个趋势。
 
2021年世界格局迎来三大变化,中国崛起走上快车道
 
欧盟是个大家庭,是不同国家联系在一起所成立的事务协调组织,从某种意义来说它类似于东南亚的东盟,但是它比东盟更成功。欧盟的源起可以归功于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在马歇尔计划之前,一战二战基本上都可以视作欧洲各国战争的延伸与外扩,包括日本在亚太地区的行动,实际上也跟欧洲战场息息相关。所以欧洲各国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一团乱麻,但是西欧的强国还算比较固定,英法德意西,最主要的是前三个国家之间的关系。
 
一战二战时期,英法都站在同一阵营,这主要因为英法两国算是欧洲大陆的既得利益者,它们的拓土野心放在了欧洲本土之外,在世界其他地方通过殖民大获其利,而德国意大利就属于挑战者,它们想通过战争改写秩序来获得更多利益。在二战后,马歇尔计划将西欧各国缝合在了一起,在苏联解体之前,西欧各国可以说关系相当融洽,发展也相当迅速。但有些事开始发生变化。
 
在二战前乃至于苏联解体前,英国一直都算是欧洲事务的主要话事人。首先它是二战时候欧洲战场的领导者,毕竟法国沦陷,德国是战争发起国,而其他国家的实力跟英国更无法相比,所以在二战后,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分量依然是最大的。但是在欧洲经济复兴时期,英国的经济发展则开始出现明显的放缓,然而欧洲大陆上的德法意等国却出现了增长奇迹,经济总量迅速逼近甚至超过了英国,与此同时,因为地缘关系,德法意等欧洲大陆国家在欧洲事务中的话语权也在迅速提升,偏居欧洲一隅的英国很难适应这种改变。
 
经济方面还好说。最主要的问题出在,当苏联解体以后,欧洲大陆国家跟英国对欧盟的未来方向出现了一些分歧,简单来说,欧洲大陆国家得益于欧洲一体化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同时它们希望能够借助欧盟体制更好地通过和平及合作的方式发展经济,尽量地减少政治、军事方面对经济的不良影响,说白了,就是“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但是英国不这么想,它跟美国的想法不谋而合,即意识形态对立要胜过合作式的发展,简单来说,英国人的想法就是保持西方国家对整个世界的领先,谁冒头就把谁打下去,建一个金字塔结构一样,这样欧盟国家会更舒坦。
 
英国跟德法产生了非常大的分歧,因为德法很坚定地认识到一点:中国的崛起无法避免也无法阻挡,对欧洲来说合作比对抗更有利于欧盟国家的经济发展。
 
另外一点心照不宣的就是,德法为首的欧盟国家可以借助经济的发展,来逐渐摆脱美国对欧洲大陆的“遥控”,摆脱欧盟国家在美国面前“低人一等”的地位。
 
所以英国脱欧真的不是因为经济受损,这只是外在表现,内因是因为英国在路线选择上跟随了美国,而美国在此时跟欧洲的意志已经不再是二战之后的如胶似漆,而是变得水火不容。
 
需要指出的是,西欧诸国不仅仅只有英国有这种意识形态对立情结,其实这种情结普遍存在,其根源在于欧洲复兴时期苏联的民生衰败,以及西方舆论对苏联形象的“妖魔化”,这种植根于文化的“抹黑”让西方社会几乎是谈到社会主义就色变,同时当前背景下俄罗斯的强悍也很让一些欧洲国家担心,而北约依然由美军把控,在某些小国看来,美国依然是守护神,所以出于现实需求及经验主义的双重考虑,一些欧洲小国也会跟随美国的步伐。
 
但这不重要,欧洲的主流意识已经在发生改变。
 
第二,苏联解体、中国崛起——欧美关系出现分歧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个大趋势,就是欧美关系出现差异。
 
从某种角度来讲,欧盟可以称之为当今时代下国家合作的典范,西欧这么多国家联合在一起,发挥彼此之间资源及工业互补的优势,然后进行从文化、制度底层到政治高层的一系列交流与互动,并最终成就了西欧的发达与繁华。同时也正是因为在经济上的密切相关,国际上一般会将欧盟视作独立的经济体结构。
 
但是我们回顾一下,西欧国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到这种“合作机制”中的?答案是马歇尔计划之后。
 
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表面为经济援助计划、实际上政治意味很浓的一个战略规划,美国发起的这个计划有两个重要战略目标:第一,控制西欧社会的命脉;第二,将西欧社会绑定在冷战的战车上。
 
关于第一点,主要体现在北约的成立,以及西欧经济与美国金融之间的潜在联系。
 
什么是西欧社会的命脉?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在二战过后,整个西欧满目疮痍,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又将意识形态对立推上了高峰期,西欧诸国在当时存在着两大担忧,一个是苏联可能会发起的袭击,另一个是西欧经济的崩溃。而偏偏西欧各国又没有实力迅速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
 
然后美国来了,带着美金和美军,美金负责建设和掺沙子,美军负责军事基地建设及组建北约——美国自然而然成为了北约的领导者,换句话说,“西欧的安全由美国守护”,说难听点,美军将成为西欧大陆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苏联除外)。
 
马歇尔计划和北约的组建在事实上控制住了西欧社会的命脉。
 
而第二点,主要体现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条件中,比如说援助对象的选定,比如说经贸上的优先待遇等等,以及英美等国在后边近半个世纪的对意识形态对立的宣传。
 
我们需要知道,在最原先美国还故作大方宣称马歇尔计划是针对所有欧洲国家包括苏联,不过在后续的谈判阶段美国却给苏联出了一系列苏联根本无法答应的苛刻条件,所以最终苏联被排除在援助名单之外。
 
这其实是可以预见的一个结果,毕竟丘吉尔铁幕演说中就明确了英美的立场,而当美国事实上成为西欧诸国的家长时,美国的立场也就成为了西欧各国的立场,所以在马歇尔计划及北约正式成立之后,冷战格局就已经开启。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美苏争霸对西方阵营产生的压力,美国并不是最大的承受者,因为美苏之间核心地带毕竟距离遥远,西欧诸国才是最胆战心惊的国家。有人可能说美国不害怕是因为美军很强大,我觉得大家伙有必要了解一下古巴导弹危机,当时的美国民众可是被吓得够呛。推己及人,可想而知西欧诸国在跟苏联做邻居这个时间里,承受着什么样的心理压力。
 
可以这么说,客观上正是因为这种压力的存在,西欧诸国才会如此抱团,并且很快从这种抱团中走出了一种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
 
但与此同时,这种压力下美国力量的渗透,也让西欧诸国感受到了政治和军事地位上的被支配——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这无异于主权遭到侵犯。而事实就在于,如果苏联存在,意识形态对立形成的战争威胁也就一直存在,而西欧诸国是没有实力对抗苏联的,它们只能依附于美国的羽翼之下求发展求生存。
 
这里就引申出一个重要的事实,西欧诸国跟美国保持这种不健康的“友好关系”的前提就是苏联的威胁一直存在。
 
但是有一天,苏联解体了。
 
有意思的是,欧盟成立跟苏联解体是在同一年,甚至同一个月。苏联解体后,美国得益于冷战时期身为西方阵营领导者的优势已经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已经到了可以为所欲为的地步。而西欧诸国也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不生活在战争阴影之下了,于是西欧又迎来一波发展。但是我相信西欧诸国不一定就能睡得踏实。
 
在苏联解体之前,美国曾向西方国家展示过一次自己的“霸权”,那就是《广场协议》的签订。当时美国要求对美元升值的不仅仅是日元,也有德国马克,但是最终遭受巨大经济冲击的只有日本。其他相关方也受到了影响,但没有日本这么严重,这个主要原因还在于日本当时太疯狂。但是不管怎么说,美国其实是日本衰落的“主犯”,西欧诸国看得明明白白,估计也很害怕。美国不仅展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还展示了自己在金融上的霸权。
 
很显然,欧洲仅仅依靠自己是没办法反抗美国的,尤其北约的飞机还在天上飞。
 
幸好第二个转机出现了,那就是中国的崛起。
 
对于美国来说,中国崛起最先威胁的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这属于区域性的力量颠覆,这会造成美国全球霸权在亚太地区出现真空——这是自苏联势力撤出东南亚后就不曾出现的现象。
 
所以我认为美国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开始出现的对中国的对立情绪,最初针对的是中国在区域方面的“破局”。
 
而在奥巴马-特朗普时期,中国经济总量不仅跻身世界第二,同时依然保持着高增速,对世界贸易的增长贡献也一直维持全球第一。与此同时,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搞产业升级——产业升级的基础其实就是提升科技实力,以及中国军事力量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对于美国而言,这个时期的中国成为了世界格局的关键变量,并且有可能瓦解美国建立的二战之后的国际秩序。本来全球的秩序是以美国为首、欧盟唯美国马首是瞻(因为欧盟没有跟美国直接对抗的资本)、日韩澳新加及南非等亲美势力分散各地、其他国家处于底层甚至敌对位置,但是我们上边说了,欧盟并不愿意做这个“千年老二”,这个时候中国崛起了,并且很明显中国的立场不会跟日韩这些“软骨头”一样,欧盟是有所期待的。
 
当然在最初,欧盟肯定是持观望态度,它们对前苏联包括现在的俄罗斯都有着根植于价值观深处的排斥,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在他们眼里依然带着某种不太友好的色彩。在中欧的接触过程中,中国实际上极度淡化了这种意识形态对立的情况,我们是真正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觉得中欧贸易的开展是中欧关系改善的最大功臣。
 
在这个过程中,欧盟看到了依靠这种三角结构争取自身更多独立地位的可能。简单来说,欧盟希望以后的国际格局以美、欧、中三者相互牵制相互合作的方式进行,而不是美国依然坚持的以美国为主、欧盟为辅的旧有方式。
 
从某种角度来讲,中国和欧盟都将是新秩序建立后的获益者,而美国是旧格局的既得利益者,加上固有的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思维,自然而然就认为新格局之下,美国将开始衰落——这就是欧美出现分歧,中美出现剧烈摩擦的本质原因。
 
正是这个变数,让美国在近几年对中国的敌意变得异常疯狂,并且接下来几年或许会上演更加疯狂的事情。
 
那什么时候美国会不再折腾呢?答案只有一个——当美国和欧盟一样承认中国的崛起无法阻挡的时候,但那也意味着美国将承认全球霸权的结束。
 
我想,这并不是一件容易让美国人接受并承认的事情。
 
第三,多元化格局新特征——亚洲经济崛起
 
与上边欧洲内部分化、欧美出现分歧两大趋势相比,第三大趋势并不明显,但是这个大趋势对中国是个实实在在的利好——亚洲崛起。
 
从以上两大趋势我整理出了一个正在形成的新的世界格局:最强大的还是美国联盟,主要以五眼联盟为主,他们拥有相近的文化属性——同为盎格鲁撒克逊人主导的文明;第二阵营是欧盟,主要以欧盟会员国为主,他们拥有相近的国家利益诉求以及相近的国家发展进程;第三阵营是中国联盟,包括俄罗斯、东盟等国家,这是一个联系较为松散的国家联盟,偏重于经济合作,但也掺杂政治军事合作。
 
在这三角结构之外,日、韩、印度、巴西、阿根廷、南非、沙特、伊朗等国家实际上是游离于三大核心之外的,日、韩因为美国驻军的存在,长时间内在政治军事上都没有选边站的资格;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影响力都不足以对这个格局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为什么要提及这个新格局呢?因为这个新格局可以解释当前的一些事情,比如说欧盟与中国关系的走向,以及上边所提到的亚洲崛起。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亚洲崛起主要指中日韩、东盟及印度部分,这个区域目前可以说是全球最为活跃的经济带——甚至超过了美国和欧盟,我们可以看几个基础的数据:这个区域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一半以上,GDP占世界总GDP30%以上,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基本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这并不是说这个经济带的经济实力已经跃居全球领先,而是它所代表的发展潜力和已经展现出的市场活力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
 
在前一段时间正式签署的RCEP协议,实质上就是以中日韩和东盟为主体,这个经济合作组织的想象空间之大,在我看来甚至超过了前几年美国主导的TPP,这是因为TPP的贸易闭环体量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大,而RCEP则不然,供应与消费共存的性质注定了这个新市场具有更快的发展速度。而且因为中国的参与,中国科技水平的提升、金融实力的增强以及产业升级带来的巨大规模效应都会给这一经济带的整体发展水平带来机遇。
 
而中国会在亚洲崛起的过程中也给自己带来巨大提升,同时有可能通过经济贸易收获更多“朋友”,增强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以及国际舆论中的主动权,这对于中国巩固新格局以及在新格局中自身地位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美国处于对中国发展外围势力的制衡考虑,也必然会集中资源在亚洲搞另一种形式的“马歇尔计划”,通过技术、资本注入等方式帮助一些跟中国有“矛盾”,或者有心借助“中美摩擦”走捷径的国家,比如说印度、越南等国。这种行为也会在客观上促进亚洲地区的经济繁荣。
 
但美国的这些行动最终可能会变成“为别人作嫁衣裳”,包括日韩这两个国家,因为中国的崛起意味着世界不可避免地走向多元化——这对于三大阵营之外的绝大多数国家来说也算是利好信息。毕竟中国崛起除了缔造多元化格局,更重要的是世界在这种三角结构里战争风险和对立风险会大大降低,这将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
 
当然了,因为亚洲的重要性,它也是最容易出现变数的区域,比如说印度真的被带入意识形态对立的陷阱中,这对于我们而言就是个大麻烦。对于日韩我倒认为不用很担心,它们是极其现实的国家,同时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文化属性上几乎不可能认同五眼联盟国家盎格鲁撒克逊的极端对立风格。
 
所以整体而言,中国崛起跟亚洲崛起会相互促进,并在这个基础上加速世界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写在最后
 
对于国际各类新闻来说,中欧投资协定应该只算一个比较平常的大事,谈不上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但是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英国脱欧以后,五眼联盟会在更多层面上走向融合,甚至我认为会组成一个联盟——太平洋-大西洋联盟(简称“太大联”,哈哈)。而欧盟则走向另一个方向,逐渐摆脱美国对欧洲事务的指手画脚和在科技金融上对欧盟的暗中抽血。这也意味着中欧携手将逐渐走向明面,中欧彼此借力瓦解美国全球霸权的行动将逐渐开启,这里边可能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趋势已经很明显。
 
比如说法国总统马克龙喊话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这个事儿主要就是表演给美国和英国看的,同时也是为谈判增加一些路人缘。这可以视作一种表态。
 
但是我们需要记住的是,世界格局走向“三角结构”,并不是说欧盟就变成了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这是种很幼稚的想法。三角结构就意味着三者之间关系的本质是“竞争之中求合作、合作之中做竞争”,用偶像剧的说法叫“相爱相杀”——一切都源自利益,哪有什么温情可言。
 
只是当前阶段下美国依然一家独大,那么为了寻求发展机遇,中欧就不得不在某些方面合作起来,但是也无法避免竞争甚至冲突。只不过在推动多元化这方面的默契感,会让中欧双方更加理性地搁置争议和冲突,来保障合作的通畅。
 
所以也不要过几天欧洲国家又开始指责中国,就又认为欧盟是个软骨头啥的,战术上的某些反常体现有时候并不代表战略上的左右摇摆,我们只需要明白一点: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对欧盟的积极意义不下于我们中国,就够了。
 
最后呢,需要说的是中国崛起这个一切趋势最终成为现实的核心要素,只有中国持续不断地发展,以上趋势才会有更好的结果。而中国崛起的根本,在我看来就是科技创新。无论是经济的健康发展、产业升级还是军事国防实力的提升,科技创新都是核心,包括作为科技创新地层支撑的教育科研、社会民生领域的制度等等,它们也需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做出一定调整。
 
从历史角度看,对美国的崛起贡献最大的就是马歇尔计划及之后作为西方阵营领导国家地位的确立;从经济角度分析,美国的发展最大的功臣应该算是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革命,它们极大推动了美国工业体系的提升与升级。
 
而对于中国来说,世界格局走向多元化的需求也会反过来成为中国崛起非常重要的推动因素;而从经济角度分析,全球贸易的发展以及对科技创新的推动,将可能让中国获得新一代产业革命中的优先发展机会。
 
文章转载:好人长安君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