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樊纲解码“十四五”中国发展新阶段 详情

樊纲解码“十四五”中国发展新阶段

综合开发研究院 / 2021-04-22 23:54:58
4月14日,《巅峰讲堂》第四讲火热上线,本期主讲嘉宾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演讲主题是《十四五时期中国发展新阶段》,深入解读了十四五时期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科技创新、“碳达峰”“碳中和”、数字经济、城市化与城市群等热点问题,把握“十四五”期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创新要谨防“科技烂尾楼”
 
“十四五”规划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在科技创新中,如何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作用?
 
樊纲认为,我国科技创新举国体制优势巨大,可以集中稀缺资源办大事,但同时也要防止“科技烂尾楼”。
 
樊纲举例说,各个省市的发展规划中,聚焦的都是同样的几个热门的行业产业,都希望在核心领域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这几个领域的院士、专家就那么多,属于稀缺资源。如此一来,院士们专家们跑项目都跑不完,导致稀缺资源被分散被撕裂,极易发生“科技烂尾”情况。
 
“无人区”创新需要敢冒风险的企业
 
“搞科技创新就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樊纲说,创新是一件极具风险的事情,十之八九是要面对失败的结局。国有企业在这方面并不具备优势,毕竟用公家的钱、国家的钱去创新是要冒很大的风险。
 
樊纲认为,民营企业具备“冲动一把”的优势。要真正实现科技创新,还需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
 
如何发展民营经济?首先要通过保护产权来发展民营企业,来保障企业家通过创新产生的高额利润。其次,要用好创新基金的机制,吸引市场资金进入。
 
樊纲建议,大力发展各类风险投资基金,鼓励各种民间的投资基金投入创新活动。而政府基金最好采取“跟投”的方式,让私人资本的基金去评估项目、发现价值。当他们用自己的钱去投资的时候,政府可以给予支持,“跟投”就是去分担一些风险,支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对于需要长期发展才能见成效的创新项目,政府基金更要扮演长期投资者的角色。
 
实现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
 
在疫情席卷全球的特殊背景下,数字经济体现出强大生命力。樊纲认为,最近这几十年来世界经济发展重大的技术进步就是数字经济和工业互联网,能够抓住数字经济机遇,就能在世界经济技术的发展前沿站稳脚跟。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目前的数字经济发展还算不错,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科技创新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这为产业升级换代提供了新的契机,如何将其运用在产业中是目前亟须回答的问题。
 
扩大消费畅通双循环
 
当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新时代的战略选择,也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和重要指导思想。
 
双循环提出的背景是怎样的呢?
 
樊纲认为,近年来我国面临外部约束明显增强,一些国家竭力对中国高科技企业进行打压,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等问题频频发生,导致国际循环受阻。与此同时,当前国内市场消费水平较低,而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可以带来更多的消费增长,扩大内需市场潜力巨大,因此提出扩大内需,畅通内循环。
 
进入“十四五”,如何扩大内需?樊纲认为,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创造需求,不断创新生产出更多的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创造出不同的消费方式来供消费者来选择,激活国内消费需求,推动国内循环的加速流动,使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国内市场的大循环。
 
下好碳中和先手棋
 
今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樊刚表示,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一是植树造林。二是发展碳捕捉技术,即捕捉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之后,压回到枯竭的油田和天然气领域或者其他安全的地下场所,目前这一技术还存在不少难点,但被寄予厚望。三是要靠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大力发展新能源,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樊纲认为,不论是碳捕捉技术还是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会带来新的商机,如果能够率先取得突破,抓住这一机遇,将有利于在碳达峰、碳中和上走好第一步,下好先手棋。
 
城市化进入了新的阶段
 
城市群的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樊纲认为,城市群是目前城市化的基本逻辑,意味着城市化进入了新的阶段。
 
什么是城市群?就是以一个或者两个中心城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的大中小城市,城市群内部实现资源互补。
 
如何实现互补?不只是住房的问题,更多的是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体化的问题。中心城市的教育、医疗等资源要向周边城市有所辐射。同时,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基础设施,把城市相互连接起来,实现城市群的互通互补、协调发展,共享城市资源。
 
提问环节
 
1、 改革开放40年,您印象中深圳的特色是什么?
 
樊纲:在我看来,这些年来深圳发展的优势特色就在于建立了完善的市场机制,带来城市对外开放不断升级,并形成了一套民营企业发展培育体制。
 
深圳的地位不仅仅是超一线城市,更是在各个领域都担当领跑示范作用。未来,深圳仍将发挥示范作用,先行先试,将更多发展经验复制推广到全国其他地方。

2、欠发达地区如何赶上经济发展快车?
 
樊纲:对于欠发达地区,我们的建议就是进行体制改革,努力发挥后发优势。所谓的后发优势,不是说自己去创新,而是拿来主义,学习发达地区成熟的发展经验,甚至可以搞飞地经济,设立园区,请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过来投资,引进发达地区人才,实施先进的管理制度,并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来快速缩短差距。
目前,比较优势对于很多地方已经不起作用,有的地方说廉价劳动力是比较优势,但这种比较优势不会太持久,后发优势才是弯道超车的重要路径。
 
3、当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下,产生一些新兴产业,企业要不要去追风口?
 
樊纲:当前,一些新兴产业形成了所谓的“风口产业”,在短期内可能发展较快,但是我不建议所有的产业跟风转产。这是因为,首先许多企业过去在各自的产业领域积累了核心竞争力,转产意味着进入到陌生领域,其核心竞争力将无法继续保持。同时,集中转产到某几个热门产业,企业扎堆也容易导致产能过剩。
 
我认为,不要盲目鼓励企业转产,当务之急应该是推动其升级换代,利用新技术来改造原有的产业面貌。
 
4、网上有一种论调,认为全球化格局未来可能慢慢的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区域化,您怎么看这个观点呢?
 
樊纲:目前,确实出现了一种反全球化的声音,但是跨国公司作为全球化的原动力,这些公司的CEO有一天会停止思考到全球布局、去寻找利润最高的地方吗?没有,一天他都没有停止过,仍然在思考全球配置资源,从这个角度来讲,全球化的最初的原动力并没有消失。
 
不仅如此,现在又出现了新的全球化动力。不少发展中国家落后国家中等收入国家,新兴市场国家都拥护全球化。
 
尽管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在上升,区域化发展正成为新趋势,全球格局在一段时间内有调整也很正常。
 
5、未来哪些行业会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经济主导产业?
 
樊纲:没有不好的产业,只有不好的企业。我们不建议一味追风口,企业能否发展,关键看能否抓住机遇,用数字化技术、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实现自我提升,专业化专注发展。
 
6、对普通人来说,十四五规划会带来哪些影响?
 
樊纲:十四五规划可为我们提供一些参照,比如城市群的发展,涉及住房、教育;再比如服务业发展,涉及老年人的康养问题、托儿所、幼儿园、医疗条件、医保服务的改善;再比如产业发展,对每个人来说也意味着就业机会,规划不直接产生作用,但间接地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意义的。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