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席恒:百年社保发展与实践的成功秘诀 详情

席恒:百年社保发展与实践的成功秘诀

2021-06-24 10:56:29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建党宗旨,基于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发展实际,通过对不同人群的社会保障,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基础,通过百年奋斗取得了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成就。
 
任何事务的发展都离不开“人”这一关键因素。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百年基业的真正依靠。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发展,正是对人民的依靠和保障,获得了民心,取得了执政合法性的社会基础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江山。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团结人民、凝聚民心、鼓舞民志,有赖于对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视和发展。
 
百年社会保障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是通过针对不同人群的社会保障,满足不同人群的保障需要,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从而团结了人民;通过不断精细的社会保障项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赢得了民众的拥护,从而凝聚了民心;通过不断提高的社会保障水平,帮助人民群众最大化地化解了社会风险,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给予了人民群众以稳定的预期,从而鼓舞了民志。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而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陈独秀就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提出了清晰的社会保障主张,这是中国共产党争取人民支持,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的政治宣言。基于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主要依靠工人阶级的实际,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社会保障主张更多是对工人权益的争取和保障。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主张农村包围城市,提出了以土地保障争取农民阶级的主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后,基于战争需要,为提高和恢复生产能力和战斗能力,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系列针对苏区人民和军人的社会保障政策实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为缓和各阶级间的矛盾、实现民族的团结,使人民安心工作、生产与作战,谋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而针对不同人群的需要开展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保障工作的重心也从团结各阶级转变为动员人民的人民保障,为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和中国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东北解放区制定的《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甚至成为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保障法规《劳动保险条例》的蓝本。
 
新中国成立以后,受限于薄弱的财政能力和经济条件的约束,中国共产党依照不同人群的现实需要,适应性地选择了建立城乡二元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开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开始了面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探索。通过对于国际经验的借鉴与国内各地方的试点工作,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依次建立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与失业保险。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助制度也在这一时期出台。一个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主干项目基本确立。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家综合国力与政府财力显著提升,政府对社会保障的公共投入也持续大幅度增长,各项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迅速扩大,城乡居民普遍受惠,覆盖全民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分别建立,全民医疗保险与全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使得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一次实现了“制度性全覆盖”,“人人享有保障”开始从目标逐渐变为现实。
 
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随着经济支持能力的增强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互济性显著提升,原本城、乡分别推进的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被整合成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社会救助制度,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并轨,中央调剂金制度的建立、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改革进一步提升了社会保障的互济性与公平性;中国社会保障对于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保障明显增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现金给付项目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涵盖公共教育、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卫生医疗、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八个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逐步完善;中国社会保障的共享特性初步显现,成为中国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社会保障的制度性全覆盖,为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支撑,基本消除了中国几千年来面临的绝对贫困问题,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走向了建设的“快车道”。
 
百年社保的最大成功在于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经过百年奋斗,中国社会保障取得了辉煌成就,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在内,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公共服务的项目和质量大幅提升,人民群众不分城乡、地域、性别、职业,在面对年老、疾病、失业、工伤、残疾、贫困等风险时都有了相对应的制度保障;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社会保障的制度性全覆盖给予了人民以稳定的预期;社会保障的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党和国家对于社会保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2020年我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达32581亿元,在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仅次于教育支出,是中国第二大的政府支出项目;社会保障支撑下的脱贫攻坚工作使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社会保障取得巨大物质成就的同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植根于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而彰显的制度文明也是中国社会保障辉煌成就的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政党,因此,其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就必然具有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特征与制度优势,其制度文明就体现在人民公共利益的公平分配与最大化上。作为直接关乎社会公平、人民生计与治国安邦的制度安排,中国共产党百年社会保障的发展与实践,最大的成功在于将最需要关注的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充分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制度优势,公平地分配社会公共资源,最大化实现全社会的整体福祉,从而造就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度文明。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度文明首先体现在制度理念的人民性。秉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立场,将全体人民的需要和利益而不是某一特殊群体的利益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目标,为全体人民提供社会风险的化解机制,特别是面对诸如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风险时,充分保障最基层人民的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提升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全体人民的美好生活质量。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度文明还体现在制度结构的科学性。中国社会保障是在充分汲取国际经验与中国传统文化与智慧的基础上,依据社会保险原理和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实事求是地进行社会保障政策工具的设计和配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建立稳定的安全预期。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度文明更体现在制度目标的共享性。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在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和共同富裕执政理念的引领下,以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为目标,给予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社会保障项目的全民共享和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的分享和独享,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人群的社会保障需求。
 
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成就和中国社会保障发展过程中日渐积累的制度文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辉煌成果,它不仅为造福于当代中国人民,也为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
 
(作者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