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破解“卡脖子”问题仍是重中之重 详情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破解“卡脖子”问题仍是重中之重

中国经济时报 / 2021-08-06 10:29:52
原标题: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须先破解“卡脖子”问题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科技创新是大国博弈的核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体现在所有环节的完整、技术的高端、自主可控等方面,而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环节在于核心、关键技术被“卡脖子”。攻关“卡脖子”难题,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高自主可控能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
 
用多角度、系统思维看问题症结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魏际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要多角度去看这个问题,产业链供应链的思维,不仅着眼于单一技术或者单个企业,而是从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上中下游整体最优的角度来思维,通过创新来解决当前突出的短板,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
 
魏际刚分析认为,从多维度来看,我们产业的供应链中间存在着链条的短板,有断链和补链的问题,也有强链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不同层面的,强链属于中长期目标,断链是短期受到一些外部冲击,补链就是我们近中期要重点突破的。由于问题和目标的多层次性,综合因素叠加在一起,所以,需要系统思维,综合谋划,根据不同类型的产业和企业,不同供应链的特点,进行分类分层地分析,从而找出需要突破的问题,这是我们下一步前进的方向。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说,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央一直强调产业链供应链问题。我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完善的,基本上掌握了整条产业链的大部分。在疫情期间,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暴露出我们产业链供应链的弱点,薄弱环节就在于核心、关键技术没有掌握在我们手里。
 
破解“卡脖子”问题仍是重中之重
 
在欧阳日辉看来,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行业里面所有的零部件、所有环节都能够搞定。二是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链供应链要高端。三是产业链供应链要自主可控,安全方面有保障,核心、关键技术能够自主研发。而核心、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难题。
 
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或者自主可控,欧阳日辉认为,首先要在核心、关键技术上加快突破,不被别人“卡脖子”。同时,基础研究要发挥作用,包括我们的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不能把目光仅停留在眼前的应用性研究和创新,要鼓励科研人员在一些无人区进行技术研发和突破。此外,要通过税收、人才等支持政策,鼓励大企业、大平台,特别是非公经济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加快研发和创新,让他们发挥重要的作用,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就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和思路而作出的战略决策。
 
事实上,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作为今年八项重点任务进行部署,并提出“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
 
“大国的博弈最终落实到科技的博弈。”魏际刚说,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根据现状问题和科技发展的规律,我们的科技创新既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又要志存高远去突破去攻关。我们有很好的科技基础,技术体系完备,也掌握科学原理,但是在高端、前沿技术方面我们还有很多短板和战略空白。所以,我们要分类分层分行业进行攻关。
 
魏际刚还表示,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一要发挥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的作用,既要加强市场牵引,又要加强政府支持,特别对于重大的核心、关键、前沿技术,政府发挥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二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发挥市场机制不断完善释放活力的优势。三要充分发挥国内大市场以及市场不断细分的优势,这是其他国家不具有的优势。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对本报记者说,难题摆在面前,自主创新是必由之路。但科技攻关需要一定时间,我们要尊重科研的客观规律,不能急功近利。现在国家已对此进行战略部署,提出基础研发十年行动计划,开始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并对科研经费、人才等体制机制进行改革,这些部署都体现了国家对科研创新的重视程度。
 
“在国家战略目标指引下,当14亿人的聪明才智释放出来,通过若干年的艰苦努力,我们有些技术可能在3-5年就会实现实质性的突破,有些技术可能在8-10年就突破。到2030年前,我们在很多瓶颈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都有可能和世界并驾齐驱。”魏际刚表示。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