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稳增长”和“政策纠偏”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两大关键词 详情

“稳增长”和“政策纠偏”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两大关键词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21-12-13 16:16:07
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这一会议对来年经济工作有极大的政策指导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本次会议来看,“稳增长”和“政策纠偏”是两大关键词。
 
第一,2022年要坚定的“稳增长”。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带来世界供应链紊乱和停滞,率先控制住疫情的中国成为全球商品主要生产地,这种出口的“替代效应”是过去两年中国经济在全球保持“一枝独秀”的重要支撑。但今年下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18.3%,二季度下降到7.9%,三季度已经下降到4.9%。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经济正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一方面,随着新冠疫苗接种率上升,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国产能逐步恢复,导致我国出口的“替代效应”相应减弱,出口总值累计增速(人民币)从5月份40.2%已下降到10月份32.3%,虽然仍有韧性,但出口的慢回落基本已成必然。另一方面,国内消费需求也出现萎缩,从影响需求的长期因素来看,中国人口结构正发生阶段性变化,新生儿数量出现快速下降,年轻消费人口减少,人口可能在未来几年进入负增长区间;从影响需求的短期因素来看,不时零星出现的国内疫情带来的管制,对旅游、餐饮等服务业造成较强冲击;全球芯片缺货导致汽车、消费电子等商品严重缺货,一些城市采取的房屋、汽车等限购政策也导致需求受到压制。此外,今年以来大幅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导致工业企业利润缩减,市场主体对明年经济预期转弱,可能加速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
 
经济下行压力显著加大的同时,恰逢2022年这一对中国极其特殊的一年,党的二十大将在下半年召开。为此,中央提出: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这意味着我国必须加大稳增长的力度,使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
 
“稳增长”如何做?从会议通稿看,主要看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房,会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和“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这将稳增长的两大抓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将适度放松,预计2022年流动性将保持相对充裕,降准和降息都可能列入政策的“工具箱”,全年GDP增速保持在5%以上。
 
第二,2022年要适度的政策纠偏。
 
会议提出了“五个正确认识”,实际上是对社会高度关注的几大问题进行的回应,和对政策的适度纠偏,以增强社会信心。
 
一是厘清社会各界对共同富裕的误解。在“共同富裕”再次成为经济政策核心目标后,社会各界曾有不少争论,有人认为共同富裕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就是经济政策的重点转向“分好蛋糕”,“做大蛋糕”不再重要,计划经济将卷土重来,这种认识都是错误的。本次会议明确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
 
二是对“防范资本无序扩张”作出解释。去年以来,国家提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对一些互联网平台企业、教育等民生领域企业进行了规范化管理,一定程度上引起社会的误解。有人认为,国家要打压互联网资本,互联网涉及国家安全,必须全部国有化,也有人利用这一口号恶意攻击一些民营企业,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过去10多年,我国在互联网领域监管是滞后的,导致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中央政策更多是“拨乱发正”,从避免社会风险角度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而非遏制资本要素发展,对非公有制经济,仍然是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
 
三是告诉社会要对初级产品有忧患意识。虽然我国国内粮食、能源等初级产品供应基本满足,但并非浪费的理由,我国当前面临着极大的外部风险,随时可能出现各类初级产品的外部“断供”,社会各界必须厉行节约,避免浪费,同时加强国内的资源生产保障能力。
 
四是对房地产等金融风险解决提出了建议。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爆发一定程度风险,不少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不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更带来美元债务违约等外部影响,对于这些重大风险,政策绝不可放任不理,更不断加码,应该做好统筹,系统应对。
 
五是纠正各级政府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用力过猛”。今年以来,各级政府纷纷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不少地方远远领先于中央目标,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简单粗暴,导致出现煤炭短缺、生产控电等一系列问题,中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碳达峰碳中和”不是一个短期过程,不能“用力过猛”。
 
总体来看,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明年的经济思路,指明了方向,预计全年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作者系经世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