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保障性住房发展的若干国际经验分享 详情

保障性住房发展的若干国际经验分享

平安证券 / 2022-01-17 08:32:48
我们初步树立了美国、德国、日本和新加坡的保障性住房发展经验。总结而言,保障性住房发展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也并非易事。其主要难点包括:财政支出不高、住房建设动力不足、保障人群范围有限等。而保障房发展相对成功的新加坡,其经验和成果也很难照搬。此外,由于国情不同,不同国家在保障房发展上的优势和劣势也不尽相同。
 
对比来看,中国发展保障房的优势在于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与政府动员能力,但在调动私人力量建设、消费端的支持、金融支持手段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以及机制的科学性等方面,仍有进步空间。这也意味着,随着政策不断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在中长期内还有持续发展的空间。
 
建设方面,美国政府直接投入公共住房建设的部分非常有限,主要是通过信贷和税收政策,调动私人力量参与住房保障。德国和日本分别运用贷款和税收优惠鼓励(民间)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加坡主要由半官方专门机构“建屋发展局”负责统一投资和组建保障性住房。对比来看,目前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主要以政府和事业单位主导,未来在调动私人力量方面还有发力空间。
 
消费方面,美国政府补贴的重点由20世纪70年代的建设端逐渐转为居民购买和租赁的消费端,目前美国对住房消费的补贴有较为成熟的体系,尤其美国租房券计划,或有一定借鉴意义。德国通过住房补贴鼓励个人按市场价购房。日本曾用投资性贷款为居民提供住房贷款。新加坡政府直接控制消费价格、且提供优惠贷款,充分提升了居民的消费能力。中国目前在供给方面的政策支持比较充分,但在居民住房消费的支持上还有发力空间。
 
金融支持方面,美国主要运用住房抵押贷款模式,向公共住房开发商和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低息贷款和提供贷款保险。德国实行“先存后贷”的合同储蓄模式,储蓄房贷利率低于市场利率且固定不变。日本的金融支持体系中,专门设立“住宅金融公库”向自建或购买住宅的国民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息贷款。新加坡建立了以“公积金储蓄”为核心的住房金融体系。可见,保障性住房发展的金融支持需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考虑通过市场化手段增强金融支持的可持续性(如美国低息贷款和贷款保险、新加坡的公积金等)。
 
规则理念方面,美国用量化指标(住房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家庭收入与本地区平均家庭收入的比例)筛选住房保障对象。德国的法律对租房利益进行严格保障。新加坡政府不仅制定租住或购买组屋申请资格标准,同时采取分级优惠办法,购买住房面积越小,享受优惠越多。且为防止组屋衰退为贫民窟,实施有住户参与的住房更新政策。可见,除了直接支持建设和消费保障性住房外,完善的资源分配规则和理念也是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要尽量兼顾公平与效率,以及保持可持续性。
 
作者:平安首经团队 钟正生/张璐/范城恺
 
风险提示:房地产投资预期引导难度较大,个别房企违约事件影响超预期,居民住房消费需求弱于预期等。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