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 中国政策基调不变! 详情

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 中国政策基调不变!

中国银行保险报 / 2022-03-18 15:11:52
意料之中,美联储加息如期落地。
 
美国东部时间3月16日,美联储宣布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至0.25%至0.5%之间。
 
约两周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发表演讲时表示,由于俄乌冲突引发金融市场动荡,为了避免增添不确定性,他支持以25个基点的加息幅度开始提高利率,而非50个基点。
 
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  中国政策基调不变!
 
靴子落地的同时,本次美联储会议还释放了哪些经济信号?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世界经济格局下,我国政策又将如何反应?
 
加息同时释放哪些信号?
 
美国就业市场的持续好转与通胀形势的快速攀升,使得3月开启加息进程没有悬念。
 
根据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美国2月非农部门新增就业67.8万人,失业率降至3.8%,环比下降0.2%。同时,美国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7.9%,创1982年1月以来最大同比涨幅。
 
招商证券宏观团队认为,此次会议还透露出两个值得重点关注的政策信号:一方面,随着通胀形势的演化,美联储遏制通胀的态度变得愈发坚决。鲍威尔在之前听证会上提出“今年每一次FOMC会议都有可能加息”,市场随即迅速上调加息次数的预判,将美联储全年加息的次数上调为6次。此次公布的点阵图透露,12名委员预计基准利率将超过1.75%,意味着75%的官员预计今年还将加息6次。而在去年12月,对加息频率的估计仅为3次。
 
另一方面,此次会议显示,美联储仍将以“控通胀”为重,缩表将按原计划于年中启动。鲍威尔表示,最快将在5月份公布缩表计划。在缩表方式的选择上,或通过到期不续做的方式执行。此前,在俄乌局势扰动下,缩表计划是否发生变动曾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此外,鲍威尔还就俄乌局势、通胀、就业等问题作出回应。鲍威尔表示,俄乌冲突对美国经济造成的损失非常不确定,可能会对美国的供应和贸易产生溢出效应。地缘冲突前,预计通胀将于今年一季度见顶;地缘冲突后,预计通胀压力短期加剧。目前,美联储会瞄准价格稳定目标做出行动,且美联储有足够的工具来应对通胀。鲍威尔认为,在理想情况下,美联储可以做到在遏制通胀的同时,维持较低的失业率水平。
 
政策基调不会因美改变
 
去年以来,随着美联储加息脚步趋近,如何有效防范其加息带来的溢出效应一直是我国金融监管部门的重要课题。
 
人民银行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指出,疫情、通胀和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是全球经济的三大不确定性因素,并特别强调美联储加息缩表将推升全球跨境资本流动和金融市场调整的风险,值得警惕。
 
多位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尽管美联储如期加息,我国货币政策“随美起舞”的概率较小;在稳增长与保持新增贷款适度增长的基调下,货币政策依然将保持“以我为主”。
 
招商证券宏观团队判断,基于美国经济形势的演变与FOMC议息决议,加息的外围不确定性暂时结束,恐慌的市场情绪得以阶段性平复。3月16日,金融委召开会议“稳定军心”,要求相关部委一定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随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紧急召开动员大会,多措并举稳定市场,暂停不利于市场稳定的措施出台。据此推测,多空博弈已正式打响。人民银行会做好流动性保障工作,近期降准的可能性较高;考虑到跨境资金流动形势,降息或有所延缓,人民银行的政策基调不会因美联储加息而改变。
 
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指出,一方面,2月我国金融数据全面低于预期后,市场的降息预期有所升温;然而1-2月经济数据公布显示,宏观经济恢复好于预期。金融数据和经济数据的分化之下,货币政策可能还需观察后续宽信用和稳增长的效果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由于美联储加息,在中美货币政策分化背景下,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的快速贬值以及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资金外流,可能是人民银行考虑货币政策宽松节奏的重要因素。在稳增长和宽信用的坚定目标下,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空间仍然存在,但降息操作可能需要等待更强的催化因素和更适宜的窗口。
 
此外,植信投资研究院研究员董澄溪分析认为,美联储加息之后,其他发达国家央行大概率也会跟进,导致全球流动性收紧,我国资本市场必然会承接一定程度的外溢影响,但风险整体可控。美联储加息会导致资本外流,但对于我国股票市场的资金面影响其实十分有限。这一方面是由于外资在我国股市中占比较小,另一方面是由于在避险情绪升温、外资流出的同时,内资对外证券投资也在回流国内。相较于对A股资金面的影响,美联储加息对市场情绪的影响更大,会导致短期的资产价格波动率增加。但应该认识到,在情绪波动过去之后,市场终将回归理性,国内经济预期才是我国股市估值的基本面。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