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蔡昉:研判疫情后世界经济走向 详情

蔡昉:研判疫情后世界经济走向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 2022-05-10 14:35:19
对疫情后世界经济走向作出判断,需要从三个方面着眼,即结合认识疫情发生前世界经济基本趋势—长期停滞、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和疫情后复苏主导性特点—K字形复苏,以及疫情后复苏过程中主要经济体的发展新特点—需求侧与供给侧复苏的不同步。考量这些因素的相对作用效果之后,我们可以作出一个基本判断:世界经济的总体走向是从短暂存在的“滞胀”回归“长期停滞”常态。
 
在结合经济增长和宏观周期现象进行研究时,人们常常会发现,在遭遇诸如经济危机和衰退等周期性冲击之后,经济增长结构性变化因素所决定的长期趋势可能会提前到来,从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常态。也就是说,一个时期的潜在经济增长能力,既有其相对稳定性和韧性,也与此前发生过的各种周期性冲击性后果有关。(Cerra et al., 2020)世界经济在遭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后,全球进入人口老龄化加深的阶段,一些发达国家还需要消化应对危机措施不力的后果,因而整体上陷入“长期停滞”状态,表现为低通货膨胀、低长期利率、低经济增长和高负债特征。另一种刻画方法是,把金融危机后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期间的世界经济概括为四个“D”,分别为人口减少(depopulation)、生产率下滑(declining productivity)、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和负债增加(debt)(Sharma, 2022)。
 
由长期停滞和四“D”增长形态所表征的世界经济基本态势,一直持续到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关于疫情之后的世界经济,上述两种观点的代表性经济学家,基本上都认为疫情前的那种趋势仍将延续,甚至更低的潜在增长率将使低增长常态化。然而,在认识到这种趋势可能长期延续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现实中也已经或者即将显现出一些崭新的特点。
 
其中一个新特点表现为世界和各国疫情后经济复苏的K字形轨迹。这个大写字母的剪刀差形状,形象地刻画出复苏的不平衡甚至霄壤之别,既表现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的穷人与富人之间,更突出表现在一些发达国家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复苏不同步。以美国为例。一方面,在应对疫情大流行中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刺激计划,特别是对家庭予以慷慨补贴,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消费稳定。另一方面,由于疫情防控不力、供应链断裂、贸易战、大宗商品价格大起大落、劳动参与率下降等因素,使得供给侧复苏乏力。这种供需两侧不对称现象不仅推高通货膨胀,也使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处于两难境地,加息和缩表等收缩性措施难以抑制消费,只能进一步打击供给。由此一例可见,对疫情后的世界经济来说,长期停滞很可能仍是常态性的挑战,而滞胀将是一段时间内的当务之急。
 
可以预见的是,疫情过后以及俄乌冲突之后,贸易摩擦、供应链脱钩和技术脱钩等趋势不会有丝毫式微。在危机之中实际出现的供应链断裂,以及导致的供给不足、物流和运输不畅,以及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暴跌经历,无疑使一些国家对全球化产生防范之心,经济政策也将立足于内顾。出于地缘政治考虑甚至新冷战思维,无论是以占据科技制高点、提升国家竞争力、保障供应链安全为理由,还是明火执仗地实施对中国发展的遏制措施,逆全球化趋势都将继续乃至加深和加速。总体来说,对于开放发展的中国来说,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外部环境是错综复杂甚至险峻的。
 
文章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作者:蔡昉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