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亟需保护中小企业,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生活
2022-06-06 14:19:19
当下的行动 | 陈春花:亟需保护中小企业,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生活
原创 陈春花 春暖花开
在防控疫情的同时,还要防控中小企业倒闭,因为这不仅仅会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还会引发失业增加,带来社会问题。
这场保护中小企业的防控战,需要政府和中小企业一起发力。
对于当下的企业来说,一个根本性挑战就是环境的复杂性。
我们身处一个复杂世界中,“流变”成了整个市场环境最大的特征,一切变得不可逆、不可预测、不断涌现和突变。原来对世界的理解和判断都不存在了,企业无法用局部推知整体,也无法提前做好准备。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有些灰心,感觉没有机会,并且多年奋斗的疲劳感也涌现出来,是否再继续与市场斗争下去呢?我知道经营企业很苦,但是如果环境成为一种经营条件,我们需要面对的不仅是环境,还有企业自身的调整。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讲到在当下企业需要采取的思考和行动策略:
1.中小企业该怎么办
2.如何正确认识危机?
3.什么样的企业能活下去?
4.安度危机的基础是什么?
5.企业生机从何而来?
6.企业管理者最该做的是什么?
在我国全部企业中,中小企业的数量高达98.5%,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然而,在疫情的冲击之下,中小企业举步维艰。
总体看,中小企业无论是在经营规模、资产总额还是员工人数方面,都处在相对较弱的状态。大部分中小企业需要依靠产业链和旺盛的市场需求谋得发展,如果产业链调整、市场需求下滑,它们的发展将会受到影响。
因此,在本系列文章的开头,我想和大家探讨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如何才能让中小企业活下来并存续发展?
政府与中小企业一同发力
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生活
保护中小企业,需要政府和中小企业一起发力。政府发挥主体作用,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保持中小企业群体发展的稳定性,从而为恢复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不是一个做宏观研究的人,但是因为与企业在一起工作的时间长,了解企业真实的需求。所以应对危机,比如疫情带来的冲击,政府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出台系列政策和措施时,我的建议是:
1,在减负方面,加大减税和帮助企业的政策力度。适当减免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的增值税,降低相关的所得税,给予受损行业的企业一定财政补贴。
2,在财税方面,根据既往经验,可以进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两方面的支持。财政政策主要是财政减免、补贴补助、国债支持;货币政策主要是总体保持稳健,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通过适当信贷倾斜等方式支持企业。
3,在稳岗方面,政府要兼顾企业和员工的利益,保障员工的同时,也要支持企业,减少企业因负担过重而复工后大幅裁员现象的出现。
4,在金融方面,政府层面可以加大金融的支持力度。比如银行方面可以考虑给予企业在特殊时期还本利息延期支持,探讨如何在贷款、金融等相关领域给予帮助。
核心关键是:政府还要针对不同规模中小企业的需求,给出能够直接产生效果、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关政策。
另外,如何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生活,是一个整体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多维度地展开工作。尽快提供恢复生活的各项措施,帮助人们能够在疫情防控下,尽可能让正常生活得到保障。
对中小企业而言,如何恢复生产,恢复经营是关键,所以政府还需要在恢复生产、恢复经济活动、增强市场活力方面下力气。只有营造好的经济环境,才是企业活下去的核心。另一方面,政策落实和实施效率也很重要,一定要快速推进政策的落地,才能帮助企业在危机中及时突围,渡过难关。
中小企业自身的快速调整
除了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从根本上来说,中小企业自身的快速调整更为关键。无论在顺境中还是逆境中,中小企业都需要依靠自身的能力寻找出路,找到突破危机的方法。
我对中小企业自身发展有如下建议:
第一,保证现金流,挑战极限式地降低成本。
第二,要和员工建立共识,并一起寻找突破口,寻求每一种可能性,共克时艰。
第三,寻找合作共生的机会。
第四,围绕增长安排业务,用创新寻求尽快恢复经营的可能性。
在外部市场没有恢复的情况下,最直接有效的行动是从内部挖潜,保证现金流不断。一些还未产生价值的业务可以先停下来,亏损的业务一定要停掉。
根据过去的研究显示,很多企业也是在危机时找到了发展的新模式,捕捉契机,逆境成长。
危机来临时,同一行业中每个企业遇到的挑战都是一样的,所以危机不是企业经营不好的借口,而是必须面对的经营条件。在危机来临的时候,企业不只需要有直面它的勇气,更需要有认知它并与它共处的能力。
中小企业要以疫情下的不确定性为经营背景,用新的方式去认知当下,重视和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强调企业自身的能力,而非环境的约束。
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与不确定性相处,与动荡的世界相处。(本文完)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