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切实做好“三篇大文章”加快壮大经济规模实现新突破 详情

切实做好“三篇大文章”加快壮大经济规模实现新突破

2022-06-06 21:45:25
 
    〚杨晓猛 吴刚 侯东岳〛
 
    三年挺进“万亿GDP城市”,事关大连未来发展和城市地位。要着力形成和巩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链,做强综合实力,加快壮大经济规模实现新突破,做好“三篇大文章”,即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引领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做好“三篇大文章”,战略意义重大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本质是生产效率的提升,不能简单地靠三次产业数量比例来判断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产业“空心化”及近年的 “再工业化”,都充分证明了制造业是创新的载体和基础,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
 
    大连全面振兴必须推进产业振兴,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21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连要倾力在解决“原字号”问题上蹚路子,为全省作出示范;要在引育壮大发展新动能、解决“新字号”问题上为全省作出表率。立足大连产业基础,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扎实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不断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快速做大经济规模。
 
    做好“三篇大文章”,大连产业基础雄厚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连市产业结构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但工业作为大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的地位始终未变,并实现了持续优化。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在全国的地位至关重要。
 
    一是“老字号”产业数字化蝶变。近年来,围绕改造升级“老字号”的目标,大连实现了新能源汽车、核电装备、风电装备、海洋工程等新兴产业的从无到有;数控机床、高端轴承、高技术船舶等高端制造业的从弱到强;船舶、机车、制冷设备等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2017年以来,大连实施超过40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在重大成套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集成电路装备等重点领域加紧布局,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逐步建立。
 
    二是“原字号”产业全链条延伸。石化、冶金等原材料及深加工行业目前已形成从炼油到烯烃、芳烃,再到化工新材料及精细化工的全产业链体系。随着恒力石化(22.710, 0.37, 1.66%)年产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达产,大连炼油、PTA等产能增长位居国内第一。恒力石化年产150万吨乙烯项目正式投产,逸盛大化100万吨聚酯瓶片项目一期投产,以中科催化、中石化催化、中触媒(41.190, 1.40, 3.52%)、百傲化学(15.880, -0.02, -0.13%)、大特气体、双鹏医药等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正在形成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新型环保高效催化材料、医药中间体等高端化学品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油头大、化身短、化尾小”的局面得到重大改善。
 
    三是“新字号”产业梯次化培育。大连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逐年扩大,从“雏鹰计划”到“瞪羚计划”,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到创新型领军企业发展,大连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目前大连共有软件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产业规模达到千亿级。新能源领域,大连氢能及氢能汽车实现了快速发展。大连全力推进融科储能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伊科能源锂电池隔膜、中科派思锂硫电池、新源动力氢燃料电池等重点项目建设,初步形成新能源电池及配套产业集聚发展。
 
    加快壮大经济规模实现新突破的路径
 
    大连加快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先导区,要以“三篇大文章”为核心,以重点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为路径,以数字赋能、科技赋能为主攻方向,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壮大经济规模实现新突破。
 
    一是数字赋能:扎实推进数字化转型。高标准建设数据平台。加大公共数据开放力度,打破信息孤岛,促进数据互联共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发挥大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先发优势,大力开展基础性、应用性课题研究,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向高端化转型,超前布局前沿新兴产业。加快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加快对基础工业、公共服务、消费领域等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实现传统产业链体系重构升级。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坚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健全完善政策体系,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营造有利于数字化转型的浓厚氛围。
 
    二是科技赋能: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制造创新中心等建设,充分发挥大连实验室技术创新策源地的作用。举全市之力建设英歌石科学城,依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技术领先地位,将全国中科院系统能源方面的研究力量向大连汇聚。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围绕重大成套设备、关键共性技术、核心零部件等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形成为优势产业赋能的技术创新成果,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科技专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广泛参与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牵头的科技项目,组建创新联合体“揭榜攻关”。
 
    三是发展路径:重点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延长产业链条丰富产品链,提高本地产品配套率。加强产业协同、产业链配套、企业协作,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培育协作配套产业体系。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构建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园区,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着力提升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应用软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化产业链群融合发展。
 
    四是政策保障:形成产业发展合力。构建产业协同联动。构建多部门联动机制,完善专家咨询机制,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协调产业链上下游矛盾和困难的化解、企业的帮扶、生产要素的保障等。加强产业人才建设。完善以实践能力为主导的人才评价体系,健全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大力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术提升行动,推进“产教融合”,打造“大连工匠”。完善产业配套政策。出台针对“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政策,优化创新产业(43.950, 2.57, 6.21%)扶持机制,创新产业用地供给模式,完善政策体系。强化产业服务建设。打造投资环境的“大连标准”,实施“一企一策”,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加快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
 
    (作者单位:中共大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