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引爆全球经济危机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 / 2022-06-06 22:27:35
导语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全方位、无差别的制裁在能源、粮食等领域产生外溢效应,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使全球陷入高通胀状态,整体经济陷入衰退。多国经济已出现危机征兆,中小经济体国家尤为严重。
本文从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粮食危机,危机引发的高通胀带来的政策紧缩,加息等紧缩政策对世界经济复苏的影响三方面对信息数据进行整理,以期为读者提供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的判断依据。
目录
01
俄乌冲突:全球高通胀导火索
能源、粮食都是国家安全的战略性资源,产生的外溢效应极大。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欧盟等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制裁与反制裁,形成巨大博弈张力,造成世界能源和粮食供应链阶段性断裂,国际期货市场价格飞涨,诱发了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
02
为应对危机引发全球高通胀,各国迅速采取紧缩政策
20-21年通过宽松政策刺激市场带来的高流动性支持导致今年通胀水平不断提升,而俄乌冲突导致的供应链断裂加剧了该趋势,最终引发全世界高通胀长期化风险,对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为应对该状况,各国央行纷纷收紧货币信贷政策。
03
加息等紧缩政策加剧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挑战
货币政策收紧,应对通胀问题的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引发广泛担忧和关注。目前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市场信心走低,股市整体下行。中小经济体国家多国由于加息导致的币值贬值,已遭受严重冲击。中国同样受到冲击影响,但仍是世界经济复苏重要引擎之一。
正文
01 俄乌冲突:全球高通胀导火索
俄乌冲突在经济层面的制裁与反制裁,对世界能源与粮食贸易领域造成巨大冲击。能源、粮食都是国家安全的关键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一旦供应失衡,市场紊乱失去信心,价格的飞涨将引发全世界的高通胀。
能源供应链危机:
——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仅次于美国和沙特阿拉伯,欧盟大约36%的石油进口来自俄罗斯。西方对俄罗斯能源贸易的制裁封锁,让世界再次陷入能源危机,影响不断严重化和长期化。
国际能源署(IEA)执行干事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警告称,今年夏天,一旦人们开始度假,美国和欧洲可能出现燃料短缺,而欧洲受到的打击将尤为严重。“目前正在发生的能源危机,将比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冲击更严重、更持久。”比罗尔说。
欧洲对俄能源高度依赖,然而在民意裹挟下仍一意孤行持续制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5月30日深夜宣布,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就立即禁止进口75%的俄罗斯石油达成一致。
消息公布后,加剧了投资者对于原油供应短缺的担忧,原油价格应声走高,欧洲通胀压力加剧。
美国也无法独善其身,今年到目前为止,全美平均汽油价格已经上涨了40%以上,美国天然气价格也上涨了35%。美国环境调查署的数据显示,美国电力平均价格在过去一年上涨了6.1%。
粮食供应链危机:
——俄罗斯和乌克兰在世界粮食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去年俄乌两国合计约占全球小麦出口量的30%、玉米出口量的20%。
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比斯利说,埃及是全球最大小麦进口国,其小麦进口80%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黎巴嫩进口小麦的一半以上由乌克兰供应,俄乌冲突带来的粮食危机是二战以来最为严峻的。
欧洲央行评估认为,预计今年全年食品价格将保持高位。俄乌冲突引发的粮食市场波动,对长期依赖从俄乌进口食品、饲料、化肥和能源的欧洲农业部门造成严重冲击,欧洲消费的小麦中有四分之一来自乌克兰,而俄乌冲突已对欧洲的玉米等粮食作物耕种造成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能源危机的外溢影响对粮食生产带来严重后果。在希腊南部卡拉夫里塔镇的一个家庭农场,每月电费从250至300欧元涨至近1000欧元。希腊全国农业合作社联盟主席萨托利亚斯说,该组织1200个成员的生产成本最近上涨了约30%。
制作化肥的重要原料天然气价格飙升。俄罗斯是全球主要化肥生产国,占全球总产量的13%。俄化肥出口因美方制裁受限,导致全球化肥价格大涨。
法国第一大化肥、种子和农业设备电商平台Agriconomie的数据显示,目前只有60%的法国农户购进了今年所需氮肥,往年同期这一比例为80%。法国《原材料》杂志刊文说,全球最大的结晶化肥生产商之一亚拉国际公司已因天然气价格飞涨而决定在欧洲减产。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托雷罗表示,对于全球粮食供应链来说,化肥危机更令人担忧,因为它可能抑制世界其他地区的粮食生产,加剧粮食短缺。
02 为应对危机引发全球高通胀,各国迅速采取紧缩政策
国际通胀现状: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方预测,2022年发达国家的通胀率将升至5.7%,这将成为38年来的最高水平,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通胀率将升至8.7%,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纪录。
数据显示,美国核心CPI在2021年2月进入上行区间,同年6月明显冲高,小幅下行后又于9月起大幅冲高;至2022年3月,美国CPI同比增长8.5%,创下1981年以来最高水平。同年4月,美国核心CPI同比增长6.2%,前值为6.55%;虽然通胀数据高点回落符合市场预期,但核心通胀韧性仍超出市场预期。
欧盟统计局5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5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初值同比飙升8.1%,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经济学家此前预计的CPI增幅为7.8%。在这今年5月份欧洲能源价格同比上涨39.2%,涨幅较4月份的37.5%涨幅继续扩大。
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5月调和CPI同比上涨8.7%,再度刷新历史峰值。
西班牙5月份CPI从上月的8.3%上升至8.5%,高于彭博经济学家预期的8.3%,剔除食品和能源等波动性项目后的核心通胀指标涨幅为4.9%。
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INSEE)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据初步统计,法国5月的通货膨胀率再次上升,达到5.2%,打破了自1985年9月以来一直低于5%的纪录。
能源价格上涨同样是造成此次通胀率高企的主要原因。受对俄制裁影响,能源价格暴涨正渗透到方方面面。数据显示,4月欧元区能源价格同比上涨38%,推升当月通胀率达7.5%,连续6个月创历史新高。
对欧洲经济部门而言,不仅要承受通胀压力,还面临日趋严峻的产业链供应链问题。德国钢铁行业协会警告,如果没有来自俄罗斯的能源,德国钢铁生产将陷入停顿,这将导致建筑业、金属和电气、汽车工业等出现严重问题。法国《回声报》近期发布的中小企业调查显示,一半受访企业表示能源价格上涨是目前最主要的困难,近九成企业表示利润空间会下降,近五分之一担心经营活动难以维持,超过一半的企业认为危机短时间内不会结束。
各国央行收紧货币信贷政策,施行加息应对通胀: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俄罗斯央行认为,全球物价增长加速要求主要央行更果断地收紧货币信贷政策,其迟来的反应可能会使全球范围内高通胀长期存在。
“由于原料供应中断和其他物流问题导致原料资源和食品价格创纪录上涨,全球增长前景严重恶化。结果,在大流行之后全球已升高的通货膨胀更加加速。”
“通胀升高要求主要中央银行更果断地收紧货币信贷政策。通胀加速的性质比许多外国央行最初的预期更为持久,在这种条件下,各国央行些许迟来的反应可能会造成高通胀在全球层面转为长期存在的危险。”
近期,美联储已于2022年3月和5月连续加息25和50个基点,并明确将在6月和7月的会议上再次加息50个基点,以解决目前美国的资本不足问题以及缓解通胀压力。
长期实行负利率的欧洲央行,态度也随之发生转变,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欧央行致力于恢复欧元区货币政策正常化,预计将在今年7月举行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决定加息节奏,并可能在第三季度结束前退出负利率。
同时,斯里兰卡、英国、韩国、巴西、阿根廷、智利、墨西哥、新西兰等国已经开始预备性加息,抵御目前美联储加息带来的影响。
03 加息等紧缩政策加剧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复苏再度面临挑战
应对全球高通胀应采用何种方式,可能仍需要进一步研判。欧美央行快速退出量化宽松转变为加息这一举措,一方面可能应对了燃眉之急的高通胀问题,在短中期降低了消费者成本,抑制通胀长期化趋势;而另一方面,紧缩政策会带来的滞胀风险,债务危机风险等影响,是否会致使世界经济陷入整体性衰退?这些问题引发世界投资者广泛的担忧,对世界经济复苏而言,多国采取的紧缩政策无疑是增加了不确定性。
25日,在主题为“全球债务前景”的小组讨论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戈皮纳特(Gita Gopinath)表示,在这个加息周期开始的时候,全球经济体的债务水平要比上一个加息周期高得多。
戈皮纳特表示,多国央行对通胀反应强烈,加息幅度超出预期,这使债务负担已相当严重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更大的借贷成本上升压力。
戈皮纳特还对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表示担忧,认为一些“脱钩”趋势将导致分裂,让全球增长付出更大代价。
戈皮纳特同时表示,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贸易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增长前景都会产生影响。
美联储加息导致新兴经济体成本上升,带来债务高风险:
据凤凰网《风暴眼》整理,美联储的加息会导致全球债务违约风险升高,随着全球债券收益率曲线上移,发展中经济体偿还美元债务的成本也在不断抬升,在债务链条的传导之下,各国债券市场的稳定运行均会受到影响,极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从历史上看,美联储的多次加息,都给新兴市场经济体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70年代“滞涨”危机中的加息导致拉美国家债务飙升,经济持续衰退,至今仍未走出阴霾;
90年代多次连续加息,对推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有直接作用;
2015年美联储加息的当天,阿根廷货币比索和美元脱钩,崩溃性贬值近41%,并引发巴西雷亚尔、俄罗斯卢布、哈萨克斯坦坚戈币等国货币先后暴跌30%-50%。
当前,美联储的持续加息政策已经开始让全球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分化。在可以预计的后几轮加息中,贸易财政“双赤字”的中小经济体将面临的国际收支与汇率贬值压力、经济衰退的危机仍在持续。
加息等紧缩政策带来多方面影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挑战:
发达国家经济下行,市场信心不足:
据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称,“在欧美发达国家,消费是一个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利率上升必然会抑制消费,抬高企业成本进而投资意愿下降。而且在加息之后,欧元升值也不利于出口。需求侧三驾马车都受到抑制,经济增长就面临更大的压力。”
欧洲方面,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欧元区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放缓,加剧市场对二季度经济出现萎缩的担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指出,在该组织覆盖的地区中,欧洲经济受俄乌冲突的冲击最严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将今年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下调1.1个百分点至2.8%。近日,通胀高压令欧洲多国股市普遍下跌,欧洲主要三大股市在周三全部收跌。截至收盘,英国股市下跌0.98%,法国股市下跌0.77%,德国股市跌0.33%。
美国方面,最新公布的多份经济数据表明,美国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的情况没有缓解,美国部分地区的经济增长放缓,令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健康状况感到担忧。受一系列利空数据影响,美国三大股指高开低走,连续两个交易日集体收跌。截至收盘,道指跌0.54%,标普500指数跌0.75%,纳指跌0.72%。与经济周期相关的材料和金融类股领跌大盘,化学品和材料制造商雅宝大跌7.8%,高盛下跌约3%,摩根大通跌超2%。
中小经济体国家,处于债务困境高风险:
戈皮纳特说,大约有60%的低收入国家被评估为“已经处于债务困境或处于债务困境的高风险之中”。未来出现更多债务困境的风险十分非常突出。新兴市场已经被高水平的债务所影响,比如斯里兰卡、阿根廷、黎巴嫩和埃及。
5月19日,斯里兰卡出现独立以来首次主权债务违约。斯里兰卡统计部门数据显示,斯里兰卡5月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惊人的39.1%,打破了4月29.8%的历史高点记录,其中食品通胀率已升至57.4%。
阿根廷已爆发主权债务的第九次违约。2022年1月,阿根廷宣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债务再融资计划达成协议,让阿根廷暂时避免出现债务违约。黎巴嫩今年4月已经宣布央行及政府处于破产状态,货币一度贬值超过91%;埃及外债总额达到1379亿美元,政府财政已经近乎瘫痪……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