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下一步怎么办?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给出了答案!
凤凰财经 / 2022-06-17 10:57:21
6月17日讯,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财经承办、青花郎独家战略合作的“2022凤凰网财经(夏季)云峰会”于6月16-6月18日召开,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参加了本届峰会,并出席“中国经济下一步怎么办?”分论坛。他指出,中国经济下一步怎么办需要看抗疫和稳经济措施所产生的成效,在疫情和防控政策下和一揽子经济救助政策下,经济下滑的速度开始收窄。
刘元春表示,从目前的先行参数、高频数据来看,疫情期间各项工作停滞,特别是各类基建项目、大型项目的停滞,如果在五月底和六月初进行全面的复工复产,三季度将会有报复性的、加速性的恢复。一方面各个地方要求工程要赶工期,另一方面三季度的相关资金支持、财政支持经过五月六月的准备,应当会有非常充足的基础。
另一方面,各个地方分别出台了关于基础建设的一些举措,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六月份专项债要发行完,八月份各类专项债要全面到位,所以按照这样的要求和相关督导,在疫情持续向好的假设前提下,七八九月特别是九月将呈现出报复性加速性的回转。
不过,在刘元春看来,短期虽然会有较大提升,但更多要考虑中期视角,也就是说超过两个季度之后,中国经济的复苏情况到底会怎么样。这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有两个,第一是稳经济措施是否具有持续性,二是稳经济措施力度是否足够大。
刘元春认为,如果中国不在赤字率和特别国债上面做文章,四季度政策支持空间会随着财政的支持力度减弱而有所减弱。叠加美联储加息加速中国降息降准的空间也基本上全面收窄,因此从政策延续性上来看,难以支撑四季度和明年一月份经济高速复苏持续反弹的态势。
刘元春提醒,当前世界范围内还有七大“灰犀牛”事件存在不确定性,包括新冠疫情再次全球流行;全球滞胀导致世界经济出现第二次触底;中国头部企业和房地产行业的转型遇到问题;中美摩擦随着疫情的结束步入新阶段;俄乌事件带来的能源格局、大宗商品格局的变化,引起各类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地上扬;资本市场风险;很多房地产企业进入还款高峰期的风险。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