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外贸篇 详情

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外贸篇

招商宏观 / 2022-06-23 13:23:48
文 | 招商宏观张静静团队
 
核心观点
 
我们预测中国Q2、Q3、Q4出口增速分别为10.3%、7.8%和0.4%,全年8.0%;进口增速分别为-0.2%、2.1%和1.8%,全年3.1%。出口受制于全球货币紧缩与外需回落,进口主要驱动力是国内稳增长与初级产品保供。
 
出口:上半年受到国内疫情冲击,下半年面临海外需求回落。上半年国内疫情是出口的突发扰动因子,当前全球制造业景气度已呈现下滑趋势,随着美联储开启加息和快速缩表,下半年全球制造业需求可能加速转弱。美国方面,制造业处于被动补库和主动去库的边界,补库需求难以持续,同时由于持续高通胀,美国消费者信心低迷,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与消费需求受到冲击。欧洲方面:俄乌冲突加剧能源供需错配,欧洲化工、汽车等行业一度出现停工减产,居民端生活成本亦大幅抬升。此外,新兴经济体供应能力修复,我国出口订单一部分被替代。
 
尽管下半年出口增速边际回落,仍会有结构性亮点:1)当前粮食安全成为全球重要议题,以农产品供应链为主的出口链值得关注;2)全球放开旅行限制,箱包、服装等以出行复苏需求为主的出口链值得关注;3)仍在补库存而非去库存的行业,比如运输产品、电气、机械产品等。
 
下半年出口的可能风险点:1)主动去库存的行业,如木制品、计算机、杂项制品等;2)美国地产走弱,相应的出口链受影响,如白色家电;3)新兴经济体修复之后出口订单转移或者被替代,如家具,纺织;4)前期基数较高行业,如高新技术产品。
 
进口:下半年进口基本盘维持“稳”态。近期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复工达产的政策效果显现,重点企业复工复产保障货运通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带动内需回升。“价格效应”是上半年支撑进口增速的重要因素,但下半年海外流动性逐步收紧,同时经济衰退预期逐季上升,预计部分工业品种大宗商品将进入下行通道,“价格效应”对进口的影响减弱。但海外农产品价格的压力仍然较大,国内稻谷、小麦等产量充足,大豆进口依赖度高,可能继续出现进口的“价格效应”。此外,基建投资持续发力,带动大宗商品进口需求上升。
 
正文
 
对Q2、Q3、Q4的出口增速预测分别为10.3%、7.8%和0.4%,全年8.0%;进口增速预测分别为-0.2%、2.1%和1.8%,全年3.1%。出口方面,随着长三角等地供应链恢复,我国出口有望迎来明显修复,但下半年决定出口的外需却不太乐观。一是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呈逐级下行趋势,制造业景气度下滑对应需求边际走弱;二是美国制造业达到被动补库存和主动去库存的边界,难有持续的补库增量出现;同时财政刺激逐步退出,居民消费水平回归常态;三是欧盟遭受能源冲击,造纸、化工、汽车等制造业出现不同程度停工减产,居民消费也受到高通胀的影响;四是新兴经济体供应能力恢复,我国部分行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有所加剧。进口方面,疫情扰动风险仍存,但随着稳增长政策逐步见效,国内进口需求有望保持平稳,其中基建投资发力、初级产品保供稳价、碳达峰碳中和等的影响力相对更为显著。
 
一、出口:上半年受到国内疫情冲击,下半年面临海外需求回落
 
高基数、需求转弱、新兴供给能力恢复是既有共识。2021年我国出口总额达到约33633.0亿美元,同比增长29.9%,在全球出口额中占15.1%,是最大的出口国。同期南非(44.0%)、印度(43.1%)、印尼(40.7%)等新经济体出口增速高于中国。但高基数之下我国出口形势面临挑战,2022年一季度出口量约8207.3亿美元,较2021年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15.8%,但较2021年四季度环比下降14.9%。对比同期其他新经济体出口数据,巴西同比增长30.4%,环比增长7.5%;印度同比增长23.1%,环比增长7.5%。
 
重要出口物资增速明显下滑。将2022年一季度出口总额前八的商品种类进行统计,就同比增速而言,仅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出口同比较去年同期增加;大部分商品出口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出现下降,其中光学、医疗等仪器;钟表;乐器品类(HS18)由45%的同比增速转为-25%。环比来看,仅贱金属及其制品出口环比出现增加;而大部分商品2022年一季度出口环比增速出现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也是HS18类。
 
国内疫情是二季度出口的突发扰动因子。2022年上半年,国内疫情冲击导致制造业景气度下降。截至5月,大部分新经济体的制造业PMI修复到了景气区间,而我国经济运行相对处于低位,5月录得49.6%,处于枯荣线下。从方向来看,我国制造业PMI指数较年初下降,同期下降的有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南非、印尼等,上升的则有墨西哥、澳大利亚、巴西、印度、越南等。随着上海等地复工复产,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效率将得到提升,制造业PMI和出口可能得到一定修复。
 
当前全球制造业景气度已呈现下滑趋势,随着美联储开启加息和快速缩表,全球制造业需求可能加速转弱。数据显示,5、6月欧美日PMI较一季度明显走弱。5月美联储开始加息,6月美联储提升加息幅度;欧洲央行也计划在7月开始加息。这将导致下半年海外制造业PMI进一步下探,我国出口面临较大的压力。
 
美国方面:制造业处于被动补库和主动去库的边界,补库需求难以持续。截止4月底,美国木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初级金属、加工金属、计算机及电子产品、杂项产品行业已处于去库存状态,仅有机械制品、电气设备、运输设备、家具及相关产品等仍在补库存,但预计难以持续同时。同时,由于持续高通胀,美国消费者信心低迷,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与消费需求受到冲击。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一路下跌,5月收录59.1%,创十年来新低。3月美国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相比前值下行15.5个百分点,实际可支配收入(CPI调整)下行22个百分点,4月名义可支配收入同比下行0.27个百分点,实际可支配收入下行7.9个百分点。美国4月个人耐用品和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出现骤降,收录1.4%和9.6%,较1季度明显下滑。
 
欧洲方面:俄乌冲突加剧能源供需错配,欧洲化工、汽车等行业一度出现停工减产,包括巴斯夫、陶氏等。目前来看,欧洲能源短缺约束工业生产的风险在降低,其原因是欧洲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供应,短期无法通过其他渠道填补能源缺口,但绝大部分欧洲国家并未严格遵从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截止6月,俄罗斯已经对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波兰、保加利亚、荷兰停供天然气,但德国、法国、意大利等重要经济体已直接或间接向 “卢布结算令”让步,有超过20家欧洲企业开设卢布账户,且仍有较多欧洲企业正在准备开设卢布账户。虽然能源断供风险缓解,但上游能源价格提升,使得企业生产成本及居民端生活成本大幅抬升,欧洲企业受通胀威胁程度加剧。CPEI(欧洲造纸工业联合会)宣布暂时停止整个欧洲的生产,而CEPI拥有欧盟18个成员国共计约895家纸浆、造纸和纸板厂的会员。数据显示,2020年欧盟的化学和石化、食品、饮料和烟草、机械、纸制品、钢铁等行业耗电量排在前列。若欧盟通胀居高不下,这些高耗能行业或将出现停工减产。基于此,当前中欧贸易的风险点主要来源于欧盟通胀,化学、机械、钢铁等重要贸易领域将受到影响。
 
此外,新兴经济体供应能力修复,我国出口订单一部分被替代。参考《如何看待出口替代效应及2021年出口形势?》一文,2022一季度我国对美国出口在美国总进口量中占比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一部分产品出口被其他新兴经济体替代。第一类是防疫相关的产品,例如光学、医疗仪器,主要原因是美国降低对中国大陆医疗物资的依赖,随之中国台湾、印尼等防疫物资的对美出口比例提升;第二类劳动密集的产品,例如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等,主要原因是国内疫情,中国台湾、印尼等经济体出口比例提升。第三类是塑料制品,被产能恢复的墨西哥、印尼等替代。此外,我国资本密集型产业,例如化学工业产品(44.23%),车辆、船舶、运输设备(17.60%)相关的产品出口可替代性较低。
 
尽管下半年出口增速边际回落,仍会有结构性亮点:一是当前粮食安全成为全球重要议题,以农产品供应链为主的出口链值得关注;二是全球放开旅行限制,箱包、服装等以出行复苏需求为主的出口链值得关注;三是,仍在补库存而非去库存的行业,比如运输产品、电气、机械产品等。下半年出口的可能风险点,一是主动去库存的行业,如木制品、计算机、杂项制品等;二是美国地产走弱,相应的出口链受影响,如白色家电;三是,新兴经济体修复之后出口订单转移或者被替代,如家具,纺织;四是前期基数较高行业,如高新技术产品。
 
二、进口:下半年进口基本盘维持“稳”态
 
近期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复工达产的政策效果显现,重点企业复工复产保障货运通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带动内需回升。5月3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中小企业纾困政策出台,,对制造业复苏起到促进作用。上海6月1日起取消企业复工复产白名单制,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同时,利于进口的外贸新规相继出台:5月1日起中国对自缅甸进口的适用RCEP原产地标准的货物给予优惠协定税率;2022年5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对所有煤炭实施税率为零的进口暂定税率;2022年6月12日起中国和韩国双方将取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项下进出口货物原产地证书商品项数上限20项的限制。5月制造业PMI回升至49.6%(前值47.4%);其中进口PMI为45.1%,高于前值2.2个百分点,随着国内需求回升,进口增速回暖。
 
“价格效应”是上半年支撑进口增速的重要因素,但下半年海外流动性逐步收紧,同时经济衰退预期逐季上升,预计部分工业品种大宗商品将进入下行通道,“价格效应”对进口的影响减弱。但其中海外农产品价格的压力仍然较大,国内稻谷、小麦等产量充足,大豆进口依赖度高,可能继续出现进口的“价格效应”。
 
基建投资持续发力,影响大宗商品进口需求。中央持续出台举措积极推动基建投资,2022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以基建为主,这也将带动相应的大宗商品需求将上升,如5月铁矿石(3.0%)和铜矿石(12.8%)进口量的同比增速均由负转正,前期增速分别为-12.6和-1.9%,正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基建扩张带动的进口需求上升。
 
以上内容来自于2022年6月20日的《外冷内热——2022年中期宏观经济展望》报告,作者张静静、张一平、高明、刘亚欣、张秋雨、徐海锋等,详细内容请参考研究报告。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