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详情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人民网 / 2022-09-16 11:38:21
党的十八大以来——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
 
  中共中央宣传部9月15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有关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华北明珠”白洋淀,故宫上空璀璨的星轨,北京PM2.5数据变化趋势图,已成为市中心绿地的上海桃浦工业园区……
 
  新闻发布会上,黄润秋陆续向大家展示了一组图片,用翔实的数据、显著的变化,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在大气、水、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执法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黄润秋从6个方面做了分析和介绍。
 
  从思想引领来看,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从战略部署来看,我们把“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把“绿色”纳入新发展理念,把“污染防治”纳入三大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的谋篇布局更加完善、更加系统,也更加成熟。
 
  从改革举措来看,我国改革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管理体制,建立和实施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河湖长制、生态保护红线、排污许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一系列制度。这十年间,制修订了30余部相关法律法规,越织越密的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从生态环境质量来看,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了34.8%,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断面比例达到了84.9%。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实施禁止洋垃圾入境,实现了固体废物“零进口”的目标。另外,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达到18%,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得到了很好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生动展现。
 
  从绿色低碳来看,这十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68.5%下降到了56%。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都稳居世界第一。去年我国上线了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绿色越来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从国际影响来看,我国为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作出历史性贡献。我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去年,在昆明召开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发布《昆明宣言》。积极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圆满超额完成
 
  黄润秋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其中一个标志性举措就是部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圆满超额完成,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这些年,我们身边的蓝天白云渐成常态、绿水青山随处可见,老百姓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都显著增强。根据国家统计局去年的调查统计,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超过了90%。”黄润秋表示,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成效可以用三大变化来概括:
 
  空气质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全国PM2.5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到了2020年的33微克/立方米,去年进一步降到了30微克/立方米,历史性达到了世卫组织第一阶段过渡值。另外,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去年达到87.5%,比2015年增长了6.3个百分点,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根据美国彭博新闻社的报道,2013年到2020年这7年,中国空气质量改善的幅度,相当于美国《清洁空气法案》启动实施以来30多年的改善幅度。
 
  水环境质量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这十年,我国地表水Ⅰ—Ⅲ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提升了23.3个百分点,达到84.9%,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黑臭水体基本消除,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土壤环境质量发生了基础性的变化。我国出台第一部土壤污染防治的基础性法律土壤污染防治法,开展全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详查,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土壤污染加重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黄润秋说:“去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十四五’我们仍然要保持力度、延展深度、拓展广度,用更高的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这十年立法力度最大、制度出台最密集、监管执法尺度最严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这十年,我国生态环境法律和制度建设进入了立法力度最大、制度出台最密集、监管执法尺度最严的时期。”黄润秋表示。
 
  这十年是立法力度最大的十年。我国生态环境立法实现了从量到质的全面提升。作为生态环境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环境保护法经过全面修订,于2015年生效实施,确立了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移送行政拘留等制度,被称作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制修订25部生态环境相关的法律,涵盖了大气、水、土壤、固废、噪声等污染防治领域,以及长江、湿地、黑土地等重要生态系统和要素。生态环境领域现行法律达到30余部,初步形成了覆盖全面、务实管用、严格严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这十年是生态文明制度出台最密集的十年。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之后,一系列创新性制度陆续出台,比如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环保垂改、排污许可制度等。“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特别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黄润秋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党和国家重大体制创新和重大改革举措。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推动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落地,压实了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成为检验广大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担当的试金石。两轮督察公开曝光了262个典型案例,受理转办的群众生态环境信访举报28.7万件,已办结或者阶段办结了28.6万件,第一轮督察共问责1.8万人,取得了很好的政治效果、经济效果、环境效果和社会效果。
 
  这十年是监管执法尺度最严、法律制度实施效果最显著的十年。2021年全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量,是新环保法实施前的1.6倍。2013—2021年,人民法院审理的以污染环境罪定罪的案件年均超过2000件,而2013年之前每年只有几十件甚至一二十件。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以来,已处理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行政拘留和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等五类案件共计17万多件。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