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
人民日报 / 2022-10-17 10:20:35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报告原文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会内解读
程向民代表(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
10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文化繁荣兴盛最终要落脚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上。近年来,上海市松江区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持续打造文化阵地,树立文化品牌,创作更多主流精神文化产品,把“人文松江”建设推到更高水平,为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新松江提供强大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赵聪代表(中央民族乐团团长):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也将大有作为。
10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越来越多年轻观众喜爱民乐,越来越多孩子学习民族器乐。用民乐讲好中国故事,努力擦亮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金名片,奏响新时代的“国风雅韵”,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我们的责任担当,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守正创新中开拓文艺新境界,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会外连线
杨乘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才能用心、用情、用功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方能守正创新,创作出精品佳作。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不仅有利于高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而且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国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本报记者金正波、王瑨)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