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怎样理解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 专访中国宏观院黄汉权 详情

怎样理解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 专访中国宏观院黄汉权

经济日报 / 2024-03-19 11:01:30
怎样理解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
 
□ 本报记者 顾 阳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自觉地把高质量发展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支撑。”
 
记者:“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理论认识的深化拓展和守正创新,如何看待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黄汉权:“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这一创新表述,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守正创新,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演进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彰显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对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尽管如此,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保持经济合理增长,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顺应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强调坚持质量优先、效率第一,实现动力、质量、效率三大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需要指出的是,高质量发展不是不讲速度,而是要求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推进高质量发展。
 
实践中,“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作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为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其一,这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能,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不竭动力。其二,这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只有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其三,这是赢得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最终是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重塑我国竞争新优势,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记者: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必须自觉地把高质量发展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当前,我国在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新成效?还存在哪些堵点、卡点?
 
黄汉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一些堵点卡点,比如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体系“大而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仍不平衡、绿色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等。面对这些问题,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三个统筹”,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围绕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三稳”目标,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
 
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体来看,推动高质量发展该如何发力?
 
黄汉权:一是政策和改革协同发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质”与“量”的辩证统一,要求高质量发展必须有一定的增长速度作支撑。受多重因素影响,近4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为4.7%,低于潜在增长率。未来一段时间要努力使经济增速达到5%左右,才能确保实现2035年增长目标。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打好政策工具“组合拳”。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宏观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着力破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壁垒,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改革创新激发经济内生发展活力动力。
 
二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的主要抓手。要深入实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促进从0到1的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加速涌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及成果转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三是多措并举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着力扩大有效需求。需求不足是当前影响经济循环、制约增长的主要矛盾。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继续改善就业形势,着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夯实消费增长的基础;优化消费环境,创造消费场景,释放居民消费意愿;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为抓手,壮大新型消费,巩固传统消费,提振大宗消费,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推动民间投资稳定增长;保持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培育服务业投资新增长点;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稳定房地产投资。持续发力稳外贸外资,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落实好制造业全面开放政策,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四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五是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方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积极推动能源革命和能源转型,统筹兼顾处理好新能源和传统能源、能源开发和节约利用等关系保障能源安全。稳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六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动新型城镇化。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以主体功能区定位为指引,以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为举措,以推动各地区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抓手,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七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福祉。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大学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进民生福祉。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