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证监会原主席沈联涛 :寻找新一轮金融改革开放的“中国路径”
北大金融评论杂志 / 2019-11-07 11:13:38
中国金融开放进程中如何确保金融监管能力与对外开放水平相匹配?
《北大金融评论》:在中国金融进一步的开放进程中,您认为应该如何确保金融监管能力与对外开放水平相匹配?
沈联涛:现在很多人担心中国的监管能力跟不上金融的创新发展。例如,2018年以来,P2P行业频繁爆雷,仅上海地区的P2P违约规模便已超过2000亿,造成了很大的社会风险。但是在我看来,没有十全十美的政策,每个政策既有其成功之处,也存在缺点。
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二十年时间里,中国的监管一直都有其宽松度,目的是为了鼓励互联网行业的创新,否则就不会出现像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大平台。当然,在成功的背后,也会有一些代价,但最关键的是要看整体发展是否稳健。从大局来看,中国的金融体制基本是稳健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试错中摸索,在此过程中激发了创新。所以说,改革本身也是试错的过程,出现错误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吸取教训来进一步推动新一轮创新。
如果监管过于谨慎、保守,最后便会达不成创新。例如,欧盟是一个由很多小经济体联合组成的庞大市场,但由于每个经济体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和制度考量,很多时候在推行创新方面无法达成一致看法,监管过于谨慎,导致欧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日益降低。也就是说,在科技金融创新方面,欧盟落后于美国和中国。
另外,科技越来越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优势,目前世界各个国家中在金融科技领域做得最好的是美国和中国。未来,一方面要制定严格的市场规则,违背规则就要受到惩罚 ;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和推动创新,将科技与创新融入金融服务中。
作者介绍:沈联涛先生曾担任马来西亚中央银行首席经济师、助理行长,香港金管局副总裁,香港证监会主席,中国银行业管理监督委员会首席顾问,并担任中国银保监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和中国证监会国际事务顾问等。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