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内需的主动力和稳定锚作用
《求是》2025/13 / 2025-07-01 12:17:59
内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结合,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当前,国际环境持续深刻变化,外部冲击影响加大,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扩大内需不仅是抵御外部冲击、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之举。
一、深刻认识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扩大内需既关系经济稳定,也关系经济安全,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构建完整内需体系,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强化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内需在支撑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要认识到,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
从国际看,外部冲击压力加大进一步凸显扩大内需的重要性。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增势减弱。美国政府出台所谓“对等关税”政策,进一步重创全球经济和贸易,也给我国经济和外贸带来冲击。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已超过30%,通过扩大出口实现供需平衡的外部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发达国家对我国实行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采取更多贸易保护主义措施。2025年一季度,我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9%,这意味着外需变化可能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较大影响。为此,必须把扩大内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内需的稳定增长有效应对外部冲击。
从国内看,我国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我国经济在供给侧呈现增速换挡和潜在增长水平下降的特征,在需求侧也因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和老龄化进程加快发生重大变化。2020—2024年,我国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83.6%,较2016—2019年年均贡献率下降17.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对内需的不利影响逐步显现,比如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造成需求收缩效应,房价下跌使得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受损、居民消费更趋谨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也客观上对投资需求扩张有抑制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内需不足仍是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从消费看,2024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5%,是除2020年外近17年的最低水平。我国居民消费不振更为突出,居民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2004年之前大体维持在40%以上,2010年下降到34.6%的低点,此后大体在35%—40%的区间波动。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为56.5%,其中高收入国家为58.7%,中等收入国家为52%,而我国仅为39.6%。从投资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20年达到峰值,但在随后的年份中逐渐下降。2024年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2%,较2023年下降0.6个百分点。价格持续走低反映了国内需求不足。截至2025年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当月同比已连续27个月低于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当月同比连续32个月负增长。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影响和制约着供需关系的动态平衡。比如,一些地方政府重生产、轻消费,使得消费增长往往跟不上供给扩张。又如,供给过剩导致部分行业陷入“内卷式”竞争,不仅加大企业生存压力,而且反过来影响居民消费预期和企业投资意愿,形成负向反馈效应。再如,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不断上升,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消费支出占全年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6.1%,但医疗、养老、教育等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抑制了服务消费需求释放。加之服务领域价格调节供求的功能不健全,使得价格不能真实反映市场供需,抑制了多样性差异化的服务供给。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是党中央在科学判断国内外发展形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安排。我们只有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坚定不移做强国内大循环,才能切实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身力量的基点上,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决把党中央扩大内需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经济良性循环,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