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四次不设经济增速目标
新京报 / 2020-05-25 00:49:23
为何2000年至2002年未提经济增速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2000年、2001年和2002年都是特殊年份。其中,2000年和2001年当时的经济环境比较严峻。彼时,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经济处于萧条局面,从1997年到2000年,中国一直为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而进行结构调整。2001年中国出现股灾,整体经济形势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当时没有人预料到2002年以后经济会出现飞速回升,结构大调整期间对增长速度的预测比较谨慎。”刘元春说。
记者查阅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当年发展形势报告写道:“2002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总体上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但在近期某些竞争力不强的行业、企业会受到较大冲击。”同时也指出,对于做好今年工作我国具有许多有利条件。
2002年是一个变化的关键年份,出现了重要的分界线,“上半年还在讨论通缩问题,下半年就出现了有些过热的状况。”刘元春说。
2002年以后,我国经济出现迅猛回升。整个“十五”期间,2002年GDP增速自1997年以来首次回到“9区间”,达到9.1%。随后,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均实现了10%以上的增长。
刘元春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加入WTO,全球化红利得以释放。同时,经过1997年到2000年的调整,结构性改革出现了很好的成效。此外,工业化进入到一个加速阶段。
刘元春表示,中国作为大国,本身情况很复杂,因此,调结构是必要的、长期的,是一个常态现象,不必理解为一些特殊年份的举措。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