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健康码”如何影响人们的出行? 详情

“健康码”如何影响人们的出行?

FT中文网 苏琳 / 2020-05-07 10:00:41
疫情下中国的接触追踪系统被外界视为通过数据大规模地规范人们,但从用户反馈来看,这套系统并非万能。
 
“健康码”如何影响人们的出行?
 
文丨苏琳
 
从二月开始,新冠疫情弥漫全球。现今部分国家已挺过感染峰值,新患病案例数趋于平稳。但病毒至今仍未有完全消失的趋势,各国的健康追踪系统就此情况下应运而生 。
 
中国大陆在二月底推出了“健康码系统”,是最早推行此类追踪监控系统的地方之一。该系统依托于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的支付软件支付宝,用红、黄、绿三色二维码区分使用者的健康程度。随后,中国另一大科技巨头腾讯旗下的微信产品也推出了相应的小程序。
 
由于官方至今都没有解释系统的详细运作方式和数据隐私保护问题,“健康码”在使用上存在许多疑问。通过分析含有相关关键词的微博文本、百度搜索数据,采访多位使用者的亲身经历并结合重大事件结点,以下这篇文章试图厘清这个“健康监控系统”的盲点。
 
“健康”标准不一
 
2月11日杭州市健康码正式上线,90后的Ruixian(化名)是第一批使用杭州健康码的受众,在她进出小区、超市、商店、机场、车站的出入口都会用到。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的她,对程序设计很敏感,“程序中间也迭代过好几次,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更新增加了时间这个功能。大概是怕有人截屏重复使用吧,”她说。
 
根据百度搜索数据显示,二月份,中国大陆平均每天有4014次关于“健康码”的搜索。其中,“如何办理健康码“和“杭州健康码”搜索量最高。
 
在杭州上线之后,各地也开始建立起专属本地的健康码。据最新信息,阿里负责开发的健康码已在200多个城市落地,腾讯的健康码在上线25天内也已覆盖近8亿人口。
 
三月底,返京复工的Ruixian又在北京的“京心相助”微信小程序再次提交个人健康信息,这是Ruixian为了出行使用的第二个接触追踪系统程序。提交返京申请后,她马上就接到北京相关工作人员的电话,要求其“到北京后在家隔离14天”。对方联络速度之快,超乎她的想像。
 
回湖北老家过年的Sophie(化名),也亲身体验到无法靠“一码”走天下的过程。当外界以为健康码的“科技含量高”,从Sophie的案例来看,当中却相当依赖用户主动申报的信息。
 
今年春节,家在福建省厦门市的Sophie回到老家湖北天门县过年,由于疫情,她待在老家直至3月底。虽然疫情期间无法出门,但Sophie却从没停过帮自己的健康码“打卡”。在湖北,她用的是支付宝的“鄂汇办”程序。她说,一开始需要自己主动填写姓名、身份证号、从哪里来到湖北、乘坐的交通工具、在湖北的住址,以及14天内是否接触过新冠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之后,每天打卡的内容就是“有没有发热咳嗽”和“有没有接触病例”这两项,以及勾选“承诺所填信息都是真实信息”。
 
Sophie所在的地区是湖北省的低风险地区,在3月22日湖北取消健康码打卡制度之后,她的灰码自动转成绿色。但原先低风险地区持有红码的四类人——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发热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仍需要通过“转码申请”才能让健康码由红变黄再变绿。
 
3月26日,湖北(除武汉之外的大部分地区)开始恢复运营动车的第二天,Sophie搭动车回到厦门,而“鄂汇办”上的健康码终于派上用场——凭码进站检查。持有厦门身份证的她,还在湖北时就在微信“i厦门”小程序内注册了厦门的健康码,填写返厦申请。“领取的时候没有让我填写过去14天在哪停留。我一领取就是绿码,”她说。
 
出站时,Sophie并没有被要求出示厦门健康码。但她下动车的时候,看到有从湖北来的人在“i厦门”小程序上出现了红码,被禁止出站。在动车上,Sophie也听到后座一位目的地是江西省南昌市的旅客,担心因为没有每天打卡导致自己的南昌码是红色的,而最终会没有办法去上班或出入公共场所。“可能每个地方的要求都不太一样吧,” Sophie回忆道。至于背后的审核机制,没有人得知。
 
目前仍在北京一所高校读研的Sophie同时还申请了北京所用的“京心相助”小程序,她每天在小程序上面打卡健康情况,还有回报自己的所在地。“现在严格执行不离家不返京不返校,如果擅自返京是要被通告处分的。“Sophie说。
 
谁能想到,在逐步解封后,健康码俨然成为另一道限制人们移动的门槛。
 
同城标准也不一
 
面对跨地认证的不一致,3月20日,国务院电子政务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提供了各地跨省份互认共享的三种路径:跨地区共享数据;各地健康码与全国一体化政务平台防疫信息码对接;没建设本地健康码的地区直接采用全国统一平台,其余地方实现跨区互认。
 
然而直到4月中,仍有不少网民在微博上抱怨“互认”制度存在不足,而其中,甚至存在同城标准不一的情况。例如江苏常州的微博用户“机智小天使V”  抱怨,因为使用“常州市码”、而没有用商场指定的“江苏省码”,进商场时被保安拦截下来。
 
住在北京的95后梦圆也遇过类似问题。出入工作的写字楼,保安要求她出示北京的健康码,但更多时候,她出行使用的并非健康码,而是基于手机运营商通信GPS数据的“通信大数据行程卡”。
 
“有的必须同时测体温、出示实名出入证、扫行程卡,我所在的小区只需要非实名出入证和体温检测,”梦圆说,“不同小区之间的管理差异太大了。”
 
如果说健康码的查验过程对于熟谙互联网的年轻人来说并非简单易行,不擅长使用互联网的老人与孩童恐怕更出行不易。
 
中国移动数据分析公司QuestMobile在2018年的报告称,中国每8位年龄超过50岁的银发人群中,仅有1位是移动互联网的使用者,远低于全部网民的水平。江西省的微博用户“十二只白鹭鸶飞过秋天的湖泊”也描述了她亲历的场景:好不容易学会使用微信健康码的老人,却因公交车需要的是支付宝健康码而被司机拒绝,无法乘车。
 
信息提交失败怎么办?
 
带着女儿返京的Mike(化名),也一度因为孩子碰上了出行阻碍。Mike和妻子在3月25日湖北初步开放动车时就通过支付宝进入“京心相助”程序,申请返回北京。
 
一开始,他和妻子的信息填写都十分顺利,但他七岁的女儿由于没有办理身份证卡片,一直无法通过支付宝上的人脸识别。于是,他试图通过在线申诉和拨打市民热线的方式咨询解决方案,但都没有得到具体答复。
 
几天后,他和妻子的返京申请审核通过了,这意味着他们可以预定高铁车票。Mike回忆申请过程:“填写信息必须非常谨慎地将所有信息一次性填写上去,不能出现任何问题。一旦申请通过审核,就不能再添加别的随行人员了。”
 
当Mike 和他的妻子持两张大人票到动车站时,被工作人员以儿童未买车票为由拦了下来。
 
Mike回忆,工作人员告诉他们,湖北回京人员在上车前要通过公安部门的名单一一审核,而名单上只有他和妻子的身份信息,没有女儿的名字。“工作人员说那几日,天天有带孩子的家庭在返京列车上被拦截下来。”
 
“至于解决办法?没有人告诉我们一条明确线索,”Mike说。
 
再次花了400元退票回老家的Mike又开始重新在“京心相助”上提交新审核。但每次都是大人信息提交后,要把女儿添加为随行人员时,连续两次出现人脸识别失败。虽然该系统规定两次人脸失败后可以自动跳转在线申报,但自动申报仍旧失败,系统甚至没有提示任何失败原因。
 
就在Mike反复提交的失败尝试和拨打热线电话的过程中,大人们的审核又通过了。“不知程序设计者处于什么考虑,审核通过了就不让人添加随行人员。这么做,会让很多带小孩子的家庭遇到很多问题。”
 
4月12日,北京相关部门告知Mike,核实后已通过小朋友的审核。“我的问题目前是解决了。但信息申报系统有没有因此完善?我们并不清楚。”
 
在Mike的微博求助下面,已有上百条评论,其中大部分留言网友都表示他们正在遭遇相同的情况。
 
 
看健康码还是医学报告?
 
根据规范,目前入境中国大陆的旅客得接受核酸检测并隔离。但就算做到了这两步,行程可能因“健康码非绿色”而受阻。
 
家在深圳的留美大学生Shiwen三月底乘飞机回国。因为航班一票难求,Shiwen选择从上海入境,再转机回深圳。飞机落地上海后,她在支付宝和微信上都注册了上海市规定的“随申码”。
 
在机场申请后,从海外入境的Shiwen,健康码立刻出现红色。然而,经历14天隔离期结束后,Shiwen的健康码依旧是红色的。原本计划在上海再多停留1天的她,也因此被酒店拒绝登记入住。
 
和Shiwen一起结束隔离期的人,有人的健康码自动转绿,也有和她一样还是维持红色的。“结束隔离的时候,医护人员告诉我(没转绿码)没有关系,只要有两个报告(核酸检测和解除隔离报告)就可以,我才放心走的。但酒店说什么都不让我住,一定要我出示绿码,可能怕有麻烦吧。”
 
“因为码的更新一直没跟上,我的计划全变了,”无处能停留的Shiwen直接将隔天的机票取消,重新买了当日回深圳的航班。“我怕没地方住又走不了。但后来把我两份医学报告给机场人员看,对方又说可以飞。”到底要按码还是医学报告作为出行依据,Shiwen至今也摸不着头绪。
 
从以上采访和疏理来看,“健康码”仍是一个非常新的规范和凭证,这套看似大规模规范人们生活的数字监控系统,显然存有不少盲点。除了仰赖个人身份信息要完全主动上报,还有跨地数据共享、各地监管程度不一等等问题。在中国大城市正逐渐解封、回到正常轨道之际,这套数字接触追踪系统恐怕也将成为新的移动门槛。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责任编辑 史书华 silva.shih@ftchinese.com  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