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如何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中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这样说! 详情

如何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中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这样说!

国是论坛2024年会 / 2024-01-22 17:20:58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先立后破”是对政府经济治理的要求。先立后破,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在经济治理中要遵循规律,尊重市场,处理好新与旧、立与破的关系,不能盲动,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宏观经济治理是政府运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手段,通过宏观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区域政策、市场监管、就业和收入分配政策等,对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实行引导、调节和管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社会预期偏弱”,说明了当前存在一些困难,也与经济治理中时度效把握不无关系。会议提出了“先立后破”不是针对企业,不是针对消费者,也不是针对市场的,而是对政府经济治理而言。
 
如何完善宏观经济治理?
 
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前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要采取放的方针,要充分相信改革开放以来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是坚持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恪守契约精神,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在此条件下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三是坚持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宏观经济治理中要把握好各项目标、政策、手段之间的平衡,要把握好治理的时度效,防止用力不均,方向相扭,顾此失彼,合成谬误。
 
四是坚持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五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尽可能减少指标,不应通过设置指标干预市场和市场主体的行为。要区分指标的属性。预期性指标是不能够层层分解的。约束性指标是用来约束政府行为的,不是用来约束企业行为和消费者行为的,不应该随意扩大约束性指标的范围。
 
六是坚持精准问责。实践证明,有些目标或者指标不宜通过分解到各地区再层层分解的方式来落实,而且不是任何任务都能够精准责任到人。工作要落实,但抓落实并不等于就是抓问责。
 
作者:杨伟民,中财办原副主任
 
来源:国是论坛2024年会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