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详情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 2024-03-15 11:29:09
3月13日,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81期)于线上举行。本期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联席主席杨瑞龙主持,聚焦“两会专题--2024政府工作报告深度解读”,来自国内学界、企业界的知名经济学家刘世锦、刘元春、毛振华、黄益平、黄海洲、范志勇联合解析。
 
论坛第一单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范志勇代表论坛发布题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的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报告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2023年经济状况总结及近期形势变化
 
二、全面解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三、2024年经济增长形势研判
 
一、2023年经济形式总结及近期形势变化
 
1、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核心指标
 
2023年中国经济实现了5.2%的增长,这在全球大国当中处于较高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去年四季度环比GDP增长率较低。在这一背景下,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现5%的增长率。正如总理报告中所说,这一目标的实现面临一些挑战。
 
在总需求方面,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相对疲弱。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约3%,这与整个疫情期间及疫情之前相比都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说明市场对投资的前景预期较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2%,与三年疫情期间相比实现了较快增长。国际贸易盈余按人民币计价全年8232亿,从绝对水平来看相对较高。在全球贸易收缩的大环境下,中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所以这个成绩殊为不易。2023年消费者物价指数增长0.2%,这一相对较低的增长率反映居民消费相对较弱。近期,2024年2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出现一定的反弹,反映出目前消费者物价指数处在上升通道,特别是春节假期期间中国的消费出现了回暖趋势。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全年为负,但最近有所企稳。2023年GDP平减指数为-0.5%,整体价格水平相对平稳,甚至稍微偏弱。在货币供给量方面,M2增长率相对符合预期。但货币供给出现较大的结构性变化,M1(企业活期存款+现金)部分的增长率比较低,这从侧面印证了企业对未来投资信心不足,流动性需求相对较弱。政府公共财政收入2023年增长6.4%,基金收入出现比较明显的下滑,较2022年下降9.2%,这给我们进一步调整财政政策带来挑战。
 
2024年有两个大家非常关心的指标。第一个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目标为5%左右,相对高于此前一些金融机构和我们团队的预期,我国政府对于促进2024年的经济增长一方面有信心,另一方面也有政策储备和政策着力点。第二个是消费者物价指数目标是3%。3%对于中国货币政策来讲是一个目标上限,我们要控制通货膨胀不超过3%的水平。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通货膨胀调控目标也是3%,但去年实际通货膨胀水平是0.2%。所以,可以预期今年的货币政策较为宽松,一个相对较高的、平稳的通货膨胀目标有利于开展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调整。
 
2、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周期相位
 
疫情期间全球经济遭受重大冲击,中国深度偏离了疫情前经济发展的趋势。从2023年环比GDP增长速度来看,年中到年底的环比增长率相对较弱。一季度环比增长率为2.1%,但从2023年二季度开始环比增长率仅为0.6%,三季度为1.5%,四季度回落到1%。环比数据表明,第四季度如果按照相同速度增长,去年年终所代表的增长率只有4%左右。环比数据揭示出截至去年年底整个宏观经济复苏还没有达到预期的强劲态势,而是呈现波浪形、曲折式前进的状态。同时我们还面临着信心不足、总需求不足等严重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5%左右的增长目标虽然充满了挑战,但也说明政府有信心,后续可能还有一些比较大力度的政策出台。
 
3、近期中国宏观经济走势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陆续有一些数据披露,反映出最新中国宏观经济的新变化。最新发布的2024年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已经达到0.7%,这一数据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是持续负增长。消费者价格指数环比增长的反弹更加明显,2023年10月环比下降0.5%,2024年2月达到1%,其中可能受到了春节假期的季节性因素影响。但总体来看,我们认为环比CPI自去年11月份达到低位以后,已经由负转正且持续上升,这反映出自去年年底以来包括春节假期期间中国的消费呈现复苏态势,这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是殊为不易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这种复苏态势,在此基础上做出一些积极的政策调整。
 
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也出现了止跌回稳的趋势,虽然它的反弹没有消费者价格指数明显,但也基本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说明近期中国经济已有较为显著的复苏趋势。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