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金融业发展成就与新时代使命
经济形势报告网 / 2025-09-23 09:27:16
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成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会上指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目标,为新时代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在体制改革、服务实体、风险防控、对外开放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了金融支撑。
从发展实践看,“十四五”时期我国金融业的重大突破集中体现为“四个显著提升”:
其一,金融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以重塑性改革完善顶层设计,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将党的领导贯穿金融工作全过程,实现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深度转化。对标金融强国“六大核心要素”(高效资源配置、稳健风险防控、开放合作格局、先进金融科技、有力监管体系、坚实人才支撑),现代金融体系框架加速构建,从“制度完善”向“效能提升”的转型迈出关键步伐。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跃居全球第二,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与韧性实现质的飞跃。
其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显著提升。坚持“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双支柱调控框架,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体系,通过精准滴灌确保金融活水直达实体经济重点领域。以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为抓手,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体系:“十四五”时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年均增速均超20%,数字金融领域建成多渠道、广覆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移动支付规模与效率保持国际领先,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与标准建设走在全球前列,有效破解了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特别是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人民银行出台系列逆周期调节政策,通过降准降息、结构性工具创新等举措稳定市场预期,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注入强劲金融动力。
其三,金融业开放与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培育多元竞争主体,形成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协同发展的金融业态;另一方面扩大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限制,推动A股纳入国际指数、熊猫债市场扩容,我国在国际金融治理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持续增强。与此同时,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的“中国经验”加速走向世界,为全球金融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其四,金融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坚持“底线思维”,有序处置影子银行、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领域突出风险,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协同机制,有效抵御外部金融市场波动冲击。通过存款保险制度、投资者保护机制等筑牢风险“防火墙”,切实维护广大储户与中小投资者利益。截至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不良率保持在国际安全水平,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顾五年发展历程,我国金融业之所以能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突破,关键在于坚持“六个不动摇”:一是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引,确保金融发展方向不偏;二是立足中国国情,走出一条兼具国际视野与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三是坚守金融人民性,始终将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人民需求作为根本宗旨;四是将风险防控作为金融工作永恒主题,实现发展与安全动态平衡;五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法治保障金融有序运行;六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惩治金融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金融生态。
潘功胜强调,建设金融强国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奋斗、久久为功。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以“十四五”成就为起点,高标准谋划“十五五”金融发展蓝图,持续深化金融改革、扩大开放、防控风险,推动金融业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为实现金融强国目标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