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金融科技 >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详情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红旗文稿》 / 2025-07-14 15:06:35

深刻认识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形势

  二、深刻认识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形势
 
  从历史维度来看,现代技术的发展在改造和替代传统产业的同时又创造着新的产业业态,引发旧的职业岗位减少的同时又会创造出更多新岗位、新职业。这是科技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总体上将增加社会就业和社会福利。正如马克思所说,“虽然机器在应用它的劳动部门必然排挤工人,但是它能引起其他劳动部门就业的增加”。但在转型期间,工作岗位转移、流失和替代以及收入分配的变化也会带来一系列挑战。
 
  从行业结构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技术更新迭代等,促使就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一些传统岗位会被取代或转型,就业面临结构性挑战。比如,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带来的“机器换人”将会对劳动力产生一定的替代效应,从而减少一部分就业。国际劳工组织 5 月 20 日发布一份有关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就业的报告表示,全球四分之一的工作岗位可能受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另外,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力的持续扩展,媒体、软件开发和金融等高度数字化的工作岗位也将面临一些挑战。
 
  从不同群体来看,受过大学教育和较年轻的人更容易进入高互补性岗位,而一部分劳动者受知识结构、数字技术素养与操作水平等的影响,在就业转型中可能面临更大挑战。技术迭代的强时效性、创新场景的爆发性需求与年轻群体快速学习能力及高强度工作适应性更加契合。高学历门槛与年轻化趋势的叠加,最终形成“知识密集—创新驱动”型的人才生态。此外,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理论上能实现多种任务的自动化,一部分工作岗位如流水线工人、简单机械操作员、物料搬运员以及初级客服等,将会面临被替代的风险。
 
  从收入和保障层面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劳动群体中存在较大的接入沟、使用沟、知识沟,这种差距将会影响收入分配。当人工智能与劳动的互补性较低时,由于存在替代效应,采用人工智能会导致劳动收入的不平等。此外,由于智能平台的劳动者工作性质特殊、工作时间和地点等的不确定性,通常不被企业视为正式员工,没有纳入劳动保障范围,难以享受福利待遇。即使这类劳动者拥有获得社会保障的法定权利,但由于部分劳动者在实际工作中,没能达到用人单位规定的连续工作年限等条件,使得他们无法获得相应保障。
 
  从全球横向比较来看,人工智能引发的劳动力市场变化,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发达经济体的就业市场通常更容易受人工智能影响,但也比大多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更能利用这项技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Gen-AI:人工智能与未来的工作》报告称,在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将有 60% 的就业岗位受影响。相比之下,在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受人工智能影响的就业岗位分别为 40% 和 26%。报告认为,人工智能最初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影响较小,但他们也很难从这项新技术中受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缺乏相关基础设施或与之相匹配的劳动力,更难抓住人工智能的优势。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