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红旗文稿》 / 2025-07-14 15:06:35
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思路举措
三、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思路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加速迭代、广泛应用,毫无疑问将继续推进工作性质的变革、改变原有就业结构、重塑人们的工作方式。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深度、应用普及的速度、社会承受的程度之间的平衡,持续完善就业优先政策,确保人工智能以负责任的、值得信赖的方式被使用。
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法规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在制定人工智能等重大战略政策及实施重大工程时,应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着力解决好结构性就业矛盾。优化和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提高失业保险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平,完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建立针对新兴行业和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机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传统的劳动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应深入开展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工作,以适应新的就业形态,保护劳动者权益,加强对新兴行业劳动关系的监管和指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企业和劳动者的行为。同时,建立有效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及时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替代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监测、评估。根据造成就业替代的风险对人工智能应用进行分类,制定就业替代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人工智能技术对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影响。具有高就业替代风险的相关人工智能系统、产品和服务在进入市场之前,应接受专业的评估,前期应以试点先行的方式进行验证,有序引导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方向。建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就业影响的跟踪研判和协同应对机制,避免其就业替代效应短期内集中释放。建立不同行业、不同业态间的转岗机制,加快劳动者知识和技能更新速度。
加强人工智能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加大对数字人才的培育力度,在政府主导下充分调动企业、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适应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需要,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数字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完善和扩大“加速学习”的新兴模式,积极推进“AI全民培训”。建立健全人工智能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为劳动者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机会。此外,针对部分专业技术人才结构性失业问题,应加强前瞻性研究,合理界定发展边界,从供需匹配、教育培训、专业升级等方面综合施策。
加快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新型人力资本建设。人力资本是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源泉,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提高人力资本,归根结底要靠教育。2024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明确人工智能教育的总体要求,强调要以人工智能引领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生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技术、社会的关系,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遵循。在高等教育阶段,应注重人工智能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及社会行为技能方面的培养,合理设置相关课程并制定精准的评估标准。在人口结构快速变化的情景下,终身学习尤其与个体技能的再调整息息相关,应倡导终身学习理念,以适应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带来的颠覆性变革。
作者:李韬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来源:《红旗文稿》2025/13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