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决策要参 > 2022年经济走势预测及宏观政策取向、结构性潜能分析 详情

2022年经济走势预测及宏观政策取向、结构性潜能分析

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 / 2021-12-10 15:38:49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
 
2022中国经济形势解析高层报告会于12月4日~5日在北京召开。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出席并演讲。
 
刘世锦在演讲中说:中国经济最近两年整个转型还不错,从经济增长的动能角度来看,它到底是什么驱动的?到底什么东西在驱动经济的增长?2020年整个经济增长,一个是靠投资,因为政府在推动投资的增长。最出乎人意料的是出口。这个出口不仅是去年,延续到今年,今年上半年整个经济表现不错,出口仍然是拉动作用的地位。
 
刘世锦强调,造成PPI的上升的四方面因素,第一是经济的恢复,特别是消费的恢复;第二,货币政策相对比较宽松;第三,输入型的通胀,比如说铁矿石价格上涨了;第四,还有一些限产的政策,共同造成了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
 
刘世锦指出,到三季度以后,经济指标回落,GDP的增速,统计局已经公布的是4.9%。从三大需求的态势来看,四季度的增速很可能是低于4%的,是不及预期的。如果需求低迷,PPI居高不下,中下游企业利润被挤压,经济已有的风险点显露加快,经济有可能出现一种增速偏低,价格过高,效益下降,风险增大的类滞胀不利局面。
 
​对于明年经济增速问题,刘世锦表示,全年的经济增长是前低后高,初步预测明年中速增长平台的重心有所下移,大概下移1个百分点左右,疫情以前进入中速增长期,大体上增长速度是在6%-6.5%之间,从明年开始,很可能就是5%-5.5%,甚至就是5%左右。明年的增长速度可能是略高于5%。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嘉宾,大家好,我是刘世锦,非常高兴参加由中宏国研院主办的2022中国经济形势解析高层报告会。我想讲这么一个题目,关于宏观经济走势两个新动能,数字和绿色新动能。
 
怎么看目前的经济形势。因为中国是去年唯一全球能够保持正增长的大型经济体。从今年来讲,政府定的增长的目标是6%,应该说是一个低限,留有很大的余地。正常应该是在8%-9%。
 
中国经济最近两年的整个转型还不错,从经济增长的动能角度来看,它到底是什么驱动的?到底什么东西在驱动经济的增长?2020年整个经济增长,一个是靠投资,因为政府在推动投资的增长。最出乎人意料的是出口。2020年疫情来的时候,几乎所有人先开始都说出口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很可能比较惨,但事实上去年的出口表现是异乎寻常的好。你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中国的口罩,包括防护用品出口量很大。开始的时候,有那么多企业造口罩吗?没有几个企业能够造口罩的,它主要是市场反应能力非常快,资源动员能力非常快。一个比亚迪最后一天造的口罩可以达到1亿只,包括防疫产品等等。去年出口中间比较多的一块是各种各样的防疫产品,中国的生产能力都是在疫情发生以后才形成的。有些同志说中国改革开放40年留下什么东西?去年看得很清楚,这就是我们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最重要的一个成果,就是这么一批企业,当你出了问题的时候,你才看到它的韧性,它的活力。
 
这个出口不仅是去年,延续到今年,今年上半年整个经济表现不错,出口仍然是拉动作用的地位。去年投资不错,出口特别好,全年经济增长2.3%,今年上半年,整体上经济恢复也还不错,主要是消费起来了。因为去年消费还是负增长,今年随着疫情的逐步好转,咱们的消费,特别是接触性消费也在逐步恢复。在8月份以前,整个经济还是不错的,但是到了9月份以后,整个经济一部分指标就开始回落。
 
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PPI上升。今年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大幅上升以后,当时我们一般的估计说它是短期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个上升?是因为一部分消费恢复得比较快,需求上得比较快,供给短期内跟不上,所以出现了PPI的上升,但是,我们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是产能过剩的,产能动员起来,PPI上升的局面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为什么造成PPI的上升?第一是经济的恢复,特别是消费的恢复;第二,货币政策相对比较宽松;第三,输入型的通胀,比如说铁矿石价格上涨了,我们炼钢要用很多铁矿石;第四,还有一些限产的政策,共同造成了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根据过去多年的经验,PPI涨了,CPI是不是一定要涨?不一定。至少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CPI很难上涨,因为CPI主要是工业消费品的生产,更是严重的产能过剩,企业非常多。企业只有是吸收这个成本,很难再传导到它的产品本身上去,所以CPI上涨幅度不会像PPI那么大,会处在一种可控的状态,这是我们当时的估计,实际上这个估计又错了,PPI上涨的时间明显在加长。
 
需求侧因素是次要的,关键是供给侧因素。9月份的时候出现的拉闸限电,能耗"双控"等等,有些地方甚至是停工停产,时间不长,也是局部地区,但是对9月份的生产是有影响的。供给侧跟不上,需求侧相对比较旺盛,PPI价格肯定是要上升的。另外,我们看到这次通胀和过去相比较有一个国际背景,疫情以后,美联储,包括欧洲的货币当局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不是一般的量化宽松,是一种超级的量化宽松带来了流动性的泛滥。在这种背景下,粮价、油价、刚性强的产品涨幅比较大。通货膨胀是两种类型:一种是需求拉动,是供给跟不上,需求上去以后,价格肯定要涨。像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价格涨,都是需求拉动的。以后就变成成本推动型的,在生产的过程中,有一些产品,特别是和土地接地气的一些产品,比如说油价,石油是从地里面打出来的,这个粮价,地里面种的粮食,有时候涨起来真没有办法控制,因为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和土地相关的,资源有限性相关的这么一批刚性比较强的产品价格上涨以后,很可能会推动一种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上升。还有前一段时间芯片的短缺,尽管说从最近一些年的经验来看,PPI传导到CPI一般比较难,幅度也不会太大,但是这次由于刚才讲的特殊因素,它会不会传导的时间比较长一点,或者幅度会大一点,感觉到需要观察。
 
到三季度以后,经济指标回落,GDP的增速,统计局已经公布了是不到5%,是4.9%。从三大需求的态势来看,四季度的增速很可能是低于4%的,是不及预期的。所以我们有一种担心,如果需求低迷,PPI居高不下,中下游企业利润被挤压,经济已有的风险点显露加快,经济有可能出现一种增速偏低,价格过高,效益下降,风险增大的类滞胀的不利局面。我说的类滞胀,这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名词,所谓滞胀什么意思?滞就是经济停滞了,甚至负增长了;胀就是通胀,这两种东西同时出现叫做滞胀。真正典型的滞胀很少出现,比如经济停滞了,经济增长速度是零了,甚至负增长,在中国这么多年还没有出现过,但是我们指的类滞胀就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了,或者说低于潜在增长率,但是价格水平相对比较高,类滞胀的不利局面,4月份已经出现了。
 
另外,我再说说明年的情况。我们有个研究团队,最近是用人工智能的方法,主要是采取深度学习的方法进行了预测,我把预测的结果给大家简单地做一个介绍,这是一个初步的预测。明年中速增长平台的重心有所下移,大概下移1个百分点左右,疫情以前进入中速增长期,大体上增长速度是在6%-6.5%之间,从明年开始,很可能就是5%-5.5%,甚至就是5%左右,这么一个增长速度。明年的增长速度可能是略高于5%。  
 
第二,全年的经济增长是前低后高,上半年4月份左右是一个低点,一季度整个经济是会比较低迷的。8、9月份进入一个高点,4季度是稍微略有回落。从需求侧来看,投资对增长的贡献将会继续下降。最近4季度以后,投资已经出现了负增长,从GDP构成的角度来看,基建投资上半年有可能是接近零增长的。实际上到今年三季度,我们把2020年、2021年两年平均算下来,基建投资实际上就是接近于零增长,已经很低了,明年这个态势还会延续。房地产投资是最近一两年整个投资还不错,能够对经济增长起到一定拉动作用,中间它是贡献比较大的,它是韧性比较强的。最近几个月房地产也是回落,回落幅度相当大,包括其中一些企业现在正处在很难受的状况,比如说恒大今天到底干什么?我看这两天有很多新闻,工作组进驻了,进驻以后,到底是干什么?是要接管,还是要破产?我看今天上午收到一个短信,有人说有三种结局。要么是成为广东的万达,要么是成为广东的苏宁,还成为一个海南的海航等等。总的来讲,反映了房地产行业的状况。
 
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消费的重要性就很重要了。我们现在主要是服务型的消费,这个增长已经超过商品的消费了。服务消费取决于什么?相当一部分得面对面,叫做接触性的消费。我听咱们会议组的同志讲,今天咱们的院子里面,只有咱们这里开会,你们很幸运,这种机会是比较少的,这种消费现在就很难了。外地的很想来,你来了北京以后能不能回去?北京人也不敢出去,出去以后,不一定能回北京。线下接触性的消费在减少,对经济有影响。但是我们对消费的依赖性又很大,明年经济增长消费可能有相当大不确定性。
    进出口,包括现在为止对经济恢复贡献很大,明年如果恢复常态,中国的出口,一个比较正常的增长速度就是5%左右,现在一搞,搞20%、30%,30%、40%,那不是常态,那是非常态,过一段时间还会转向常态。另外从PPI来讲,PPI在一季度将会是一个高点,然后逐步回落。明年PPI还是要下来的。但是CPI和各位具有直接关系,和老百姓的"菜篮子"有直接关系,明年CPI是会上升的,大概到三季度是个高点才能够回落,所以明年CPI的问题可能会相对比较突出。
 
 从货币供应的角度来讲,与增长的态势相适应,M2和社融的增速上半年是比较低的。因为上半年整个经济偏冷一些,M2和社融,大概三季度会逐步回升。利率总体上也是上半年可能会偏高一点,下半年会偏低一些,人民币汇率仍然是双向波动,但是下半年可能有一定的贬值空间。这是我们研究团队对明年整个经济大的预测。我们现在用的还是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方法,有一定依据,不是完全不靠谱的。
 
在正常情况下,今年应该力争8%以上的增速速,目前来看很可能也就是刚超过8%。两年平均,我们希望是接近5.5%比较好,现在看来,有可能也就是刚过5%。我们明年再争取5%以上的增速,明年也就是5%略高一点的增长速度,这是目前中国潜在增长水平之下,通过努力还是可以实现的一个目标。
 
总的来讲,今年4季度到明年一季度,整个经济还是动力不足,通胀水平还不低。现在一个类滞胀的状况是不是已经来了?或者目前已经处在这个状况。我们下一步能不能逐步地改变这种状况?在目前这个时点上,就很重要,怎么来判断形势采取措施。到底立足点和着眼点放在什么地方?遇到这个局面以后,首先各位同志想到的是国家的宏观政策得放松,宏观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很形象的话叫做"不急转弯",我听到好几种解释,有人说这个弯要转,但是我们别急着转,现在不能转弯。有人说这个弯转一转,不要转得太急。我是想说随着我们的经济逐步回归到常规增长轨道,宏观政策也相应地要回到正常的状态。
 
对于不急转弯是要关注三点:
 
第一,近两年来,疫情爆发以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也有相应的调整,也有主动放宽,但是我们没有搞大水漫灌,原来转那个弯本来就不大,但是我们满足了救助和经济恢复的需要。中国的宏观政策,你说是不是因为我们这个经济增长,本来还是有潜能的,由于宏观政策过于紧了,潜能没有发挥出来,存在不存在这个情况?应该说基本不存在这个情况。我们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满足了经济救助和恢复的需要,同时也没有搞大水漫灌,这是一个基本的状况。但是,确实这个弯转得也不能过急,为什么?一个是消费正在恢复之中,关键是疫情。疫情的变化可能也是出乎我们的预期。另外,病毒生命力挺强,创新能力很强,对经济的影响比较大。另外疫苗的接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还是不平衡的。不要转得过急,是不是这个弯就不要转?这个弯必须要转,而且要转好。我们的宏观杠杆率在疫情以前大概是250%左右,已经是偏高了,前两年是防控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控制杠杆率。过去两年时间,由于特殊的情况,货币政策相对宽松,我们的杠杆率又上升了20多个百分点。上升了以后,有什么影响?包括去年给一些企业放的贷款,到那个时候,付息的时候,还能不能付上这个息都是问题。
 
另外,最近企业爆雷的情况是比较多的,包括刚才讲的恒大的情况,还有其他一些地方。还有一个情况,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我看有一些研究成果,因为地方政府总的来讲,控制能力比较强,拆东墙补西墙空间相对比较大,并不是说问题不严重。最近我看很多人,包括一些国际组织,包括国内一些报告,对2022年整个防控金融风险的局面,这个压力是不能低估的。我们现在确实是在稳增长、防风险、控通胀,在这几个方面是要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不是说只要干这个,不干那个的事情,所有的经济难题就在于是平衡的艺术。它既是,也不是,几个方面是在找那个平衡点,所以我想明年确实我们的宏观政策,宏观调控也面临着非常艰巨的任务。总的来讲,防风险的弦还是不能放松的。
 
第二个,硬措施。我们还是要有一些政策措施的,特别是市场纪律。因为市场经济,这个也不能轻易动摇和退让。
 
第三个,软着陆,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措施是硬的,但是着陆还要软着陆。即使有的泡沫破了,也不至于动摇大局。
 
宏观政策要动手了。最近有人说宏观政策要放松了,要稳增长了。经济现在相对速度低,货币政策一定会做出一些反应,但也只是和经济增长的需要相符合。宏观政策主要解决短期稳定和平衡的问题,中国经济,我们过去30多年的时间,10%以上的高速增长,最近十年有6%、7%的中速增长,比发达国家平均增长水平要高得多,比很多发展中国家速度也高,主要的动能来自什么地方?是因为宏观政策吗?如果宏观政策能够达到这样的增长速度,西方国家也可以搞,搞了以后,不一定比我们差多少,这个增长主要靠的是结构性潜能,所以我特别强调,大家要关注结构性产能,与短期的宏观政策相比更值得我们来关注。什么叫结构性潜能?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的经济体,在消费结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中所具有的增长潜能。简单说,我们现在人均收入是1万美元,发达国家一般是3万多美元,美国是6.4万美元,中间差距还是很大的。这几天讨论共同富裕,说中国人民富起来了。我说中国人民正在富起来,你才1万美元,全世界还没有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全世界真正所谓的富裕国家是发达经济体,它的门槛最少是1.8万美元,一般的是超过3万美元,我们才1万美元,还没有完全富起来,蛋糕做得还没有那么大。中国还有结构性的潜能,1万-3万,至少还差2万,到6万还差5万,这就是中国的结构性产能,得抓这个东西。你讲中国经济低迷了,得在这上面想办法,找动能。
 
中国和发达经济体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别,我们还有结构性潜能可用,发达国家曾经有过结构性产能,他们在3万美元、6万美元以前,也有过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但是现在那个时间过去了,就像苹果一样已经红透了,中国这个苹果红了一半,半青半红,我们把剩下青的那一块用起来。如果我们一定对中国经济增长潜能排顺序,结构性潜能是第一位,宏观政策是第二位、第三位的,要纠正的一种倾向,把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寄托于宽松的货币宏观政策,而忽略了结构性潜能,这可能是本末倒置。
 
高速增长期结构性潜能主要是什么?过去30多年,包括前10年,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特别是出口,这是几个大的引擎,这些潜能现在逐步减弱或者是消退。今后5年-10年,包括"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现在就要找到中速增长期相配套的新的结构性潜能。
 
关于这个结构性产能,我是提出了一个"1+3+2"的结构性潜能的框架。什么叫1?就是以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为龙头,为中国经济下一个中高速发展打开空间。一个是物理上的空间,实实在在的看到中国经济在什么地方发展?都市圈城市群。增长动能70%、80%,今后5年、10年就在这个范围之内。最近几年都市圈城市群,看三件事:
 
第一,看人往什么地方去。最近人口普查的数据已经出来了,东北减少了1000多万人,人最多的城市在深圳、杭州。另外,几个大的都市圈,像京津冀也在增加,但是增加并不是太多,关键是长三角、珠三角,现在有个新词叫粤港澳大湾区。比如像武汉、合肥、成都、重庆、西安,包括郑州,这些城市以及他们周边正在形成新的都市圈,人口都在增加。我的印象里面,河南是人口大省,历史上历来河南人往出走,但是在过去10年的时间,河南的人口是净增长的。中原城市群正在崛起,人都往这些地方走。为什么跑到这儿?能挣到钱,就业、创业机会多。
 
第二,你看什么地方房价在涨?一定要分地方。房价涨的就是几个大的都市圈、城市群。
 
第三,创新也是在这几个地方发生,深圳、杭州,北京的中关村地区。你观察这三个现象都在都市圈城市群。中国今后5-10年,70%、80%的新增长动能都在这个范围之内。你找工作也好,你搞投资也好,干什么事,你看人都在往这个范围集中,这也是大势所趋。发达国家曾经也都经历过这个过程。
 
"3"指在实体经济方面,补上我国经济循环过程中的三大短板,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基础研发能力不强。这个是指经济中间现在存在的问题,我们的短板或者叫堵点。最近讲双循环,不论怎么循环,有一些点堵住以后,就循环不动。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些地方都很疼痛,把这几个痛点打通以后,整个经济就循环起来了,这是中国经济比较大的问题。过去几年是在补三大短板,今后一些年,我们有新的三大短板要补上。
 
 "2"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为两翼。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是新动能。前一段时间,欧洲疫后复苏,德国领导人和法国的领导人默克尔和马克龙见面,他们会谈以后达成共识,对欧洲的经济复苏,就是两大支柱:数字和绿色。尽管这是一个全球性最新的动能,我们作为后发经济体,几乎跟它是并驾齐驱的,有些地方还在局部领先。
 
刚才讲的1万-6万美元是传统动能,再把新动能加上,两个动能都在起作用,这是中国下一步特别需要关注的。"1+3+2"概括起来,形象的说就是一个龙头引领,补足三大短板,两个翅膀赋能。
 
以上是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2022中国经济形势解析高层报告会的部分演讲实录。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