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决策要参 > 2022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形势回顾与下半年展望 详情

2022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形势回顾与下半年展望

中国银行研究院 / 2022-07-07 12:26:27
2022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形势回顾与下半年展望
 
2022年上半年,受俄乌危机及制裁措施、新一轮疫情及防控政策等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经济“三重压力”1再次增大,供需双双下滑,市场预期恶化,经济增速显著放缓。自5月以来随着疫情好转,政府采取系列政策措施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加快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宏观经济开始逐步恢复。一季度GDP增长4.8%,预计二季度GDP增长1%左右。
 
未来,要持续落实落细国务院关于《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简称“一揽子政策”),全力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保民生。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将疫情防控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积极财政政策全力帮助企业纾困和扩大有效投资;货币政策更好地发挥结构性功能,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进一步发挥投资托底经济的作用,“多箭齐发”助推消费恢复;从供需两端支持合理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如果疫情防控措施优化、现有政策持续显效,宏观经济政策再加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将大大降低,经济调控重点应转移到加强预期管理、加大市场沟通、重塑市场信心和持续优化市场和政府关系等方面,同时还要着眼于夯实基础,通过加大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持续培育长期竞争力。
 
上半年,受国内外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持续增大,面临自2020年疫情冲击以来的又一次重大考验。一方面,2022年以来,国际环境较2020年更加严峻复杂,2月底以来俄乌危机不断发酵升级,对俄实施制裁国家之多、制裁强度之大,创冷战后历史最高水平,对全球政治、经贸、能源、金融等带来巨大冲击。全球“滞胀”风险显著增大,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加速分化。全球开启新一轮加息周期,美国、英国今年分别已加息3、4次,欧央行也明确释放加息信号。另一方面,国内疫情防控难度加大,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强,3月以来疫情在吉林、广东、上海、北京等多地散发,波及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疫情管控措施不断出台、升级。本轮疫情持续时间长、影响大,对经济供需两端造成较大冲击,尤其是上海疫情给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带来冲击。目前疫情仍零星散发,管控措施还没有完全放松,其对经济恢复仍有一定制约。总体来看,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供需两端双双下滑,市场预期逆转。3、4月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前个月大幅回落,消费增速降幅扩大,投资增速放缓,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由正转负,经济景气大幅回落。各市场主体预期急剧恶化,消费者信心指数、中小企业信心指数等明显走弱,4月份大、中、小制造业企业PMI均降至50%以下。5月以来随着疫情好转,政府加快推动复工复产,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纾困、扩大投资、助推消费、稳定外资外贸等政策,经济活动开始触底企稳。5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由负转正,汽车消费降幅显著收窄,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出口增速大幅回升。但疫情不确定性、外部环境变化、成本高企、效益不佳等因素依然影响市场主体预期和信心,内需恢复仍然较慢。一季度GDP增长4.8%,预计6月份主要经济指标表现将较5月份进一步改善,二季度GDP增速在1%左右。
 
二是企业经营困难增大,就业问题凸显。疫情冲击叠加成本高企,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为近年同期所罕见。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降至1%,4、5月当月分别同比下降8.5%、6.5%;亏损工业企业亏损额、亏损工业企业单位数分别同比增长41.8%、16.4%,增速较上年末分别增加22.8、11.8个百分点。就业问题凸显。前5个月城镇新增就业529万人,同比减少7.8%。城镇调查失业率逐月提高到4月份的6.1%,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5月份小幅回落至5.9%。本轮疫情对大城市影响更大,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高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持续上升到5月份的6.9%,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年轻人失业率更高,5月份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8.4%,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
 
三是通胀水平小幅回升,PPI与CPI“剪刀差”收窄。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疫情等因素影响,CPI温和上涨,前5个月累计上涨1.5%,涨幅同比扩大1.1个百分点;其中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涨幅回落,月度涨幅从一季度的1%以上降至4、5月的0.9%,显示消费需求走弱。在保供稳价政策显效、翘尾因素降低等影响下,PPI同比涨幅逐月回落,月度涨幅从1月份的9.1%降至5月份的8.1%。PPI与CPI“剪刀差”从1月份的8.2%逐月降至5月份的6.6%。
 
四是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顺差扩大,直接投资保持净流入。一季度中国经常账户贸易顺差创历史同期新高,主要是由于货物贸易顺差扩大。在出口较快增长、进口需求回落等影响下,一季度货物贸易顺差1450亿美元,为历史同期最
高值。前5个月贸易顺差累计2905亿美元,同比增加了976亿美元。同时,服务贸易逆差有所收窄,一季度为182亿美元,同比下降30%。尽管受国内外超预期因素影响,跨境证券投资波动有所加大,但直接投资保持净流入,一季度净流入650亿美元,为历史较高水平。
 
1、消费遭受疫情严重冲击,对经济造成较大拖累
 
近年来,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稳定在55%左右,消费是重要的经济压舱石,稳消费就是稳增长、保民生。2022年消费开局良好,但3月以来,全国多地疫情反复,尤其是深圳、上海、北京等多个消费中心城市暴发较大规模疫情,多地疫情防控措施升级,对消费造成严重冲击。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下降1.5%,当月增速已连续三个月为负,4、5两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与2020年同期相当,远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一是失业率高企、居民收入大幅下降、对未来预期悲观,是制约消费的主要因素。4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创2020年3月以来新高,年轻群体以及教培、房地产、餐饮娱乐等行业失业情况更加严重。悲观预期下,4月消费者信心指数跳水,由3月的113.2降至86.7,创下1991年该指标设立以来的新低(次低为2011年11月的97)。二是汽车以及住房相关消费大幅下行,对消费造成较大拖累。上海、吉林、广东等重要汽车生产基地疫情暴发,对汽车产业链造成较大冲击,叠加居民收入下降,3月以来汽车产销量持续萎缩。其中,4月乘用车销量同比大幅下降43.36%,创2020年4月以来新低,5月销量降幅有所收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拖累住房相关消费低迷,尤其是二季度以来,家用电器、家具、建筑装潢材料等消费月度同比降幅均为10%左右。三是疫情多地散发对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服务消费造成较大冲击。1-5月餐饮收入累计同比下降8.5%,为2021年以来最大降幅。“五一”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为1.6亿人次和646.8亿元,分别同比减少30.2%和42.9%。1-5月,超过60%的运输企业货运量同比下滑3。中国物流景气指数自3月以来连续3个月位于50%以下区间。预计二季度消费同比下降6.7%左右。
 
2、疫情冲击给投资带来短期扰动,房地产投资持续承压
 
上半年,投资增长较为平稳,成为托底经济的重要力量。1-5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累计增长6.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3.1个百分点。分三大投资来看,呈现“基建发力、制造业保持韧性、房地产承压”的特征。1-5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电力)、制造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累计增长6.7%、10.6%和-4%,增速分别比上年末上升6.3个百分点、回落2.9和8.4个百分点。财政支持力度加大、节奏加快带动基建投资逐渐发力,但疫情带来短期扰动,影响项目施工进程。1-5月,新增专项债达2.03万亿元,远高于去年同期的5840亿元。疫情冲击下企业生产受限、供应链受阻,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所放缓。但受益于产业转型加快,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长,技术改造成为制造业投资重要增长动力。1-5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4.9%,远高于制造业投资整体增速。受疫情冲击、市场预期转变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持续疲软,房地产投资持续承压下行。1-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房企到位资金分别累计下降23.6%和25.8%;房屋新开工、竣工、施工面积分别下降30.6%、15.3%、1%(图5)。分区域看,内蒙古、湖北、新疆、江西等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表现靠前,上海、吉林等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投资降幅更大。预计二季度投资当季增速为3.6%左右,上半年投资累计增速为5.9%左右。
 
3、外需减弱与国内疫情冲击下,出口增速有所回落
 
2022年以来,中国出口增速逐步回落,但仍在较高增长区间,上拉因素主要来自外需旺盛和价格上涨,下拉因素则主要是由于疫情影响供应链稳定以及部分订单外移。一季度外需仍然较强,出口(美元计价,下同)同比增长15.8%,但3月下旬以来上海疫情反弹冲击生产和供应链,4月出口大幅回落,5月复工复产加快、供应链疏通和外贸企业赶工,出口超预期增长。1-5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3.5%。从出口结构看,一是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增速均出现下滑。中国对东盟、欧盟、美国、日本的出口分别累计同比增长14.1%、19.5%、15.1%、3.7%,增速分别较一季度上升1.8个百分点和下降3.8、1.6、4.6个百分点,分别较2021年全年回落12、13.1、12.4、12.6个百分点。二是主要商品的出口增速分化。随着海外疫情影响弱化,服装、箱包等户外活动、社交娱乐产品的需求增长较快,带动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延续较高增长,而医疗仪器及器械等防疫产品的出口增速放缓。同时,海外生产持续恢复削弱中国出口替代效应,机电产品等出口增速回落;美国持续加息导致房地产市场降温,对房屋装饰产品的出口拉动作用减弱。三是价格因素影响进一步增大。前4个月,出口价格总指数平均较上年同期上涨10.3%,而出口数量总指数平均较上年同期下降0.3%,主要出口产品的金额同比增速明显高于数量同比增速,表明出口增长总体主要由价格上涨拉动。总体预计二季度出口增速在8%左右。
 
4、工业和服务业双双承压,工业恢复好于服务业
 
受疫情冲击和国际政经局势多变影响,1-5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3.3%,明显低于上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7%),3月份以来,国内疫情突发供需两端双双走弱,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持续放缓,4月当月增速为-2.9%。进入5月,疫情形势好转叠加助企纾困政策发力,企业复工复产加快,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增速转负为正,工业生产整体呈恢复态势。预计二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0.8%左右。具体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行业分化明显,制造业生产大幅放缓。能源保供持续显效,煤炭等能源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大宗商品价格处于高位,且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采矿业维持高增速,1-5月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较去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提升6.9个百分点。疫情冲击下产业链供应链严重受阻,1-5月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远低于去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4月份制造业各细分行业普遍负增长(图10)。进入5月,伴随物流堵点逐步打通和保供应链产业链政策发力,企业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制造业呈现明显复苏势头,同比增长0.1%,增速较上月提升4.7个百分点,尤其是中游装备制造业和下游消费品制造业生产恢复,支撑工业整体复苏。
 
二是成本高企叠加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明显增大。受地缘冲突持续影响,企业依然面临高成本压力。1-5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累计增长10.8%,较上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提升9个百分点。5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PMI(55.8%)和出厂价格PMI(49.5%)“剪刀差”有所缩小,但仍高达6.3个百分点。此外,需求恢复滞后于生产。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改善不明显,远低于历史同期水平。中小型企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2022年以来小型制造业企业PMI持续低于47%,中型制造业企业PMI自3月以来跌至景气线(50%)以下。
 
服务业恢复缓慢,景气度依然低迷。1-5月服务业生产指数累计同比下降0.7%,较上年同期两年平均增速下滑7.5个百分点(图12)。5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5.1%,降幅较上月收窄1个百分点。由于线下接触性服务业恢复相对较慢,预计二季度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降幅较一季度扩大。房地产市场依然偏冷,房地产业增加值降幅也将有所扩大。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仍相对较高,但较上年有较大回落。受供需放缓、物流不畅等因素影响,其余服务业行业增速预计将较一季度有所放缓。总体预计二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左右。
 
5、CPI低位回升、PPI高位回落,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加大
 
2022年上半年,中国通胀水平整体温和,与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高企形成了鲜明对比。1-5月,CPI、PPI分别累计同比上涨1.5%和8.1%。一是在疫情扰动、猪肉价格止跌等因素影响下,CPI涨幅低位回升。3月份以来,多地疫情反弹对供应链带来一定冲击,推动蔬菜、鲜果等食品价格上涨。随着猪肉产能过剩问题逐渐缓解,猪肉价格筑底回升。二是国内保供稳价政策显效叠加上年高基数作用,PPI涨幅高位回落。1-5月,中国原煤产量累计同比上涨10.4%。4、5月份,动力煤期货价格同比涨幅分别收窄至9.51%和3.89%。三是全球能源、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加大输入性通胀压力。受俄乌冲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全球能源、粮食价格进一步上涨。截至5月底,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谷物)分别同比上涨了63.9%和29.71%。预计二季度CPI、PPI分别上涨2.3%和6.7%左右。
 
本文摘选中国银行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2年第3季度) :“三重压力”倍增,政策全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版权归中国银行研究院所有!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