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双碳 > 世界碳达峰、碳中和进展不一 携手应对需凝聚共识 详情

世界碳达峰、碳中和进展不一 携手应对需凝聚共识

中国经济时报 / 2021-04-28 12:51:59
在日前举行的亚洲博鳌论坛2021年年会上,如何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是讨论的热点,三场分论坛与绿色发展密切相关。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会议期间采访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认为,当前世界各国应携手应对气候变化,避免分歧。
 
集中发力
 
金融业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浮出水面,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全面披露金融业将在碳达峰和碳中和上采取支持措施,国内多个银行负责人介绍进展,中国的金融行业已启动碳达峰碳中和支持政策。
 
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上透露,央行将出台对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业绩评价体系,分步建立强制的信息披露制度,争取年内出台一套共同的分类标准。同时将在外汇储备中继续增加对绿色债券的配置,控制投资高碳资产,在投资风险管理框架中纳入气候因素。
 
“人民银行已经指导试点金融机构测算项目的碳排放量,评估项目的气候、环境风险,正在探索建立全国性的碳核算体系,已按季评价银行绿色信贷情况,正在研究对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的业绩评价体系。”他说。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正在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要用好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要有有效的市场也要有有为的政府,市场有效以政府有为为前提,发挥政府积极的因势利导的作用,技术创新影响达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进程,政府应当鼓励和引导技术创新,引导相关方增加技术创新的投入。
 
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厚良看来,未来随着技术进步,中国将在氢能、太阳能、风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目前最关键问题是技术突破,在中国石油的绿色低碳战略上,天然气的发展至关重要。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称,2020年是各国开始走向碳中和的起始年,也是新气候机制的起始年,亚洲各国发挥引领作用,比如韩国和日本宣布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中国的经济规模很大,工业规模也非常大,承诺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表现非常突出。
 
进展不一
 
卡迪暨气候治理倡议执行主任亚诺什·帕兹托认为,虽然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诺要实现净零排放,但是各国相关的实施情况仍有待观察,碳减排和消除二氧化碳的行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各国必须集体提高减排目标,才能够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大国可以发挥引领作用。
 
易纲表示,将继续落实绿色投资原则,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增强发展中国家支持自身绿色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德勤亚太地区执行官辛迪·胡克指出,如果国家没有技术的储备,在减碳减排的执行上面动力不足,则需要鼓励更多的私营部门去创新技术。但是如果对世界上不同国家都采取一刀切的措施,也不是太合理,也许会导致一轮贸易战,增加贸易的壁垒,如果要实施碳税,应该签署全球性的协议,要有开放、平等和可执行的措施。
 
远大集团董事长张越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中国要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明确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先序,专家可以在多轮的调研和讨论中形成技术路线图,指导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前看,建筑保温和城市规划可以作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优先选项,通过建筑保温降低能耗,完善城市规划减少路上通勤的时间。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裁金立群指出,气候变化是全球挑战,必须要通过全球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但需要考虑谁来为实现目标分配资源,对于低收入国家的发展会产生影响,要改变将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对立起来的惯性思维,要看到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关系,要有长期思维,看到投资由高碳到零碳的转型,将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削减经济增长的速度。
 
在保尔森基金会副主席戴青丽看来,中国的碳减排政策影响巨大。即将在今年6月启动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仅针对一个行业就占到中国碳排放总量的45%,占全球的14%,特别是考虑到当其他七大行业也加入时,可能会占到全球碳排放的30%。但必须要确保碳事业不能变成碳冲突,需要建立恰当的竞争化框架,让气候事业惠及所有人,而不是在清洁技术上造成国家间的气候冲突。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