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双碳 > 我国碳市场运行基础不牢的问题依然凸出 详情

我国碳市场运行基础不牢的问题依然凸出

中宏国研 / 2022-09-05 13:43:59
我国市场运行基础不牢的问题依然凸出
 
据了解,2022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一周年,总体来看,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促进企业减排的作用初步显现。但基础数据质量有待提升、价格调节功能发挥不足、行业扩围仍存在一定障碍、监管力度有待加强、市场存在一定炒作风险等五大问题仍亟待解决。建议进一步完善碳交易市场法规制度,强化碳市场运行监管机制,提升市场参与各方的综合能力水平和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夯实碳市场工作基础,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行稳致远。
 
1.基础数据的准确性还有待提升
 
第一,尽管“高限值”得到及时修正,但调整后的缺省值仍高于实测值10%-18%,显著高于国际平均5%-10%的水平。第二,在以法人单位为核查主体、以排放设施为实测主体的制度下,第三方认证机构只对送检样品负责,无法对全部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第三,企业碳排放核算能力偏弱,除火电行业之外,其他高耗能行业的大多数企业还不具备核算能力。第四,企业层面核算方法环节复杂、程序相对繁琐,增加了企业数据监测和核算的难度。
 
2.价格调节功能相对较弱
 
碳市场交易履约驱动现象显著,临近履约周期的两个月参与交易的市场主体是非履约期的3倍左右,这一阶段成交量占第一个履约周期成交量的89%,占过去一年成交量的82%,交易价格仅在这一阶段波动显著。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随着履约期临近,2021年11月-12月碳价由42元/吨的低点快速上涨至54元/吨,2022年一季度缓慢上涨至58元/吨后二季度保持平稳。反映当前企业仅将碳市场作为一种需要履约的强制性约束,并未将碳配额作为生产要素纳入生产运营,交易价格的资源配置作用不足。
 
3.行业扩围仍存在一定障碍
 
第一,钢铁、有色、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工序长、产品多元化,对原材料、生产工艺、用电量等全流程的信息和数据要求较电力行业更高,在当前实测基础还相对薄弱的条件下,这些行业通过实测获得基础数据相对更难。第二,相关行业碳排放核算方法体系和标准还未完全建立,碳排放核算、报告和核查等相关技术规范未修订完成,行业核算指南也未正式发布。第三,当前碳市场以基准线法分配碳排放配额,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是计算企业应获配额的基础,发电行业度电碳排放量的标准很难应用到产品更加多元化的行业中,分配标准的不衔接和不一致将导致行业配额分配不公。
 
4.监管力度还有待加强
 
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对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管和核查工作存在一定困难。主管部门对企业虚报、瞒报碳排放数据和核算报告,未按时足额清缴碳排放配额等违规行为的约束手段相对不足,无法对企业形成有效的震摄作用。
 
5.市场仍存在一定炒作风险
 
当前我国碳金融体系结构较为单一,产品种类仍处于不断丰富的阶段,碳金融产品创新的法律制度、监管和风控能力、市场诚信环境等基础并不牢固,盲目炒作“碳金融”概念易引发碳价剧烈波动,企业配额清缴履约负担风险加大。2022年2月,广东、湖北机构和散户过度炒作,急切推动碳排放权质押融资、期货交易和非履约主体交易,助推碳价过快大幅上涨。
 
本文摘选中宏国研要情决策要参报告,版权归中宏国研所有!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