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双碳 > 金融集聚赋能制造业绿色发展 详情

金融集聚赋能制造业绿色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网 / 2023-07-25 14:59:0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绿色创新是推动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并实现“双赢”的新引擎。金融机构、金融从业人员等金融资源在空间上的集聚可以引导生产要素流动,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丰富的资金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进而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和绿色创新,充分赋能制造业绿色发展。
 
  金融集聚的发展趋势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集聚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特征。金融集聚是金融资源与地域资源相互协调、配置、组合的动态变化,是金融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与地域空间交互作用,进而衍生出金融地域密集系统的过程。金融集聚是金融行业规模不断演变的过程,是金融资源和区域经济环境不断改善的结果。金融集聚通过吸引周边地区金融资源流入逐渐形成金融中心,可以增加地域内金融资源的需求和供给总量,有助于降低信息交流成本,减少资金错配,提高金融资源的流动性,促进现有企业的发展并吸引新企业的进入,进而通过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和金融功能的发挥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金融集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并且在生命周期内主要表现为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现象。在发展初期,金融集聚主要以金融资源集聚现象为主,拥有良好地理区位优势的地区会优先发展起来,投资机会增加,进而产生集聚效应,吸引金融资源由落后地区不断流入,形成金融中心。根据新经济地理学“中心地”理论可知,金融中心可以产生虹吸效应,加快地域内金融资源的自然集聚过程,促进金融资源由外围地区向中心城市集聚,降低金融资源向其他地区的耗散,避免金融产业低水平均齐化发展,进而增强区域金融竞争力。同时,这一效应会随着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间距离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金融集聚发展进入成熟期,地理环境和规模报酬递减等因素的限制越来越大,出于逐利性的特点,金融资源会通过金融分支机构和金融网络不断向更远距离延伸,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金融资源开始流入周边落后地区,进而产生扩散效应,技术溢出将带动周边地区生产能力提升,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差距逐渐缩小,经济趋向平衡发展。因此,金融集聚最终将对中心城市外围地区实体经济效率带来有利影响。
 
  金融集聚的作用机制
 
  金融集聚为制造业绿色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为之带来丰富的外部资源,进而通过蓄水池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
 
  从蓄水池效应来看,金融集聚可以带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化制造业劳动力结构,助推制造业绿色发展。制造业绿色转型要求劳动力(尤其是高素质劳动力)在高技术岗位、企业、产业间进行快速转移,金融集聚带来的劳动力蓄水池效应可以有效促进劳动力的空间转移,提高不同企业、行业与产业间劳动力的互动频率,提升劳动者与工作岗位间的匹配效率。高素质劳动力在制造业二级行业之间的转换可以提高厂商对中间品的使用效率,是推动制造业绿色创新的重要力量。金融集聚下的劳动力蓄水池效应,有望为制造业新材料研发、能源效率提高和脱碳挑战等绿色发展项目的人才需求提供支持。
 
  从规模经济效应来看,金融集聚可以带动创新要素及创新主体的集聚,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进程。一方面,金融集聚可以更好地收集和组织各种投资机会信息,提高处理和分析信息的效率,帮助企业将资金从生产力较低的项目分配到生产力较高的项目,从难以达到绿色制造标准的项目转移到已实现绿色制造标准的项目。同时,金融机构和各行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信息搜集成本,获得更为丰富的产品种类,进而利用现有网络系统和基础设施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最终促进本地和周边地区制造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另一方面,金融集聚可以有效促使创新主体集聚,推动中间服务市场扩展,为制造业提供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城市中间品生产提供大规模市场需求,有助于中间品生产快速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并降低中间品价格。同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利用位置邻近等便利条件,可以节约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之间,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创新主体间面对面交流与信息交换。
 
  更好发挥金融集聚效能
 
  为了更好发挥金融集聚在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中的积极效能,可以从以下三个政策维度发力。
 
  第一,发挥金融集聚引导生产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作用。在大力倡导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背景下,一方面,应充分开放和全面开放,进一步提高制造业专业技能人才与相关岗位匹配的程度。推动建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以吸引全球资本和顶级人才的进入,提高制造业绿色创新的研发效率,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步伐。另一方面,在金融集聚引领创新主体集聚的过程中,可以依托国内城市群,根据“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打造“核心—边缘”结构,形成区域内研发创新、加工制造、配套服务的完整化产业链条,通过学习机制让制造业企业等微观主体充分享受到知识溢出所产生的正外部性。
 
  第二,完善支持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政策和标准体系。一方面,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布局,在空间上形成集聚,并推动建立以省会城市为主的金融中心,扩大金融中心的辐射范围。同时,完善各地区的金融分支机构,充分发挥金融集聚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而为制造业绿色创新提供支持,以推动制造业的绿色发展。另一方面,遵循金融及创新主体集聚所形成的多层次市场化演进规律,创造适宜的市场竞争环境,探索更符合产业间溢出路径的新型传播模式,同时辅以鼓励公司应用清洁技术的政策支持,以加速知识的传播和绿色创新的研发。
 
  第三,建设多层次金融中心,加强各地区之间的金融交流与合作。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可以加速要素流动,提高区域资金配置效率,但也要防止金融过度集聚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步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和周边城市的协调发展,尤其注重加强金融资源配置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通过形成多层次的金融中心体系,建立互通性强、联系紧密的金融网络,加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扩散效应,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最终提升整体区域金融效率。同时,要营造有利于推进以先进制造业为引领、以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协调发展环境,推动绿色化新兴产业链发展,最终实现将中国建成制造强国的目标。
 
  作者:林永康(山东财经大学保险学院讲师);宋清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