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矿产资源竞争加速推动全球资源格局重塑
学习时报 / 2025-05-23 14:10:56
矿产资源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不仅是各国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更是国际战略竞争的关键领域。在全球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乌克兰凭借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储备与重要的欧洲能源运输通道地位,成为西方国家资源博弈的焦点。乌克兰矿产资源的竞争态势,正从区域地缘政治延伸至全球资源供应、产业发展与战略布局等多个层面,加速推动全球资源格局的深度重组。
概况及战略地位。乌克兰矿产资源种类丰富且储量可观。截至2022年2月,乌克兰已登记矿床约2万个,其中已探明约8700个,涵盖全球120种最常用金属和矿物中的117种。该国铁矿石、锰矿石、钛矿和煤炭储量位居世界前列。此外,稀土、锂矿、石墨、铀矿、铍、镓、氖等战略性资源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也具备显著优势。
乌克兰矿产资源的地域分布具有显著的分异性,约70%集中于顿涅茨克州、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和卢甘斯克州。东部的顿巴斯盆地富集煤炭与金属矿产,西部喀尔巴阡山麓蕴藏大量稀有金属和非金属资源,中南部的第聂伯河流域则以锰矿和天然气著称,扎波罗热州还拥有重要的铀矿床。
矿产资源对乌克兰工业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采矿业长期作为乌克兰的经济支柱产业,贡献了5%——7.5%的GDP,直接创造约50万个就业岗位。即便在乌克兰危机的冲击下,2022年采矿业仍占GDP 的5.69%,并通过产业链延伸带动了钢铁制造、机械加工等产业的发展。作为全球重要的矿物净出口国,2021年乌克兰矿产品(主要是铁矿石)在出口总收入中的占比达到12%。基础金属类产品,尤其是铁/锰精矿创汇显著,欧盟是其主要出口市场。
然而,乌克兰危机持续给乌克兰矿产开发带来了巨大挑战。一方面,乌克兰矿产的现有数据大多基于苏联时期勘探结果,实际储量有待重新进行地质勘探,而勘探和开发资源的周期长、成本高、难度大;另一方面,约40%高价值矿产位于俄占区,强行开发可能激化与俄方的冲突。此外,冲突前景不明,投资安全风险高,资源运输和加工所需的基础设施损毁,以及电力不足等因素都影响到矿产开发。
在全球资源供应链中,乌克兰占据着重要位置。其稀土矿产是高科技产业、国防工业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核心原材料,煤炭、铁矿石、铝土矿和锂矿等资源则在钢铁、电子设备和电池技术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过去,乌克兰的铁矿石和煤炭曾是俄罗斯的重要进口来源,欧洲也通过乌克兰管道网络接收俄罗斯天然气长达30余年,直至2024年12月相关过境协议终止。欧盟委员会分管产业战略的执行副主席塞茹尔内指出,欧洲需要的30种关键矿产中,乌克兰可供应21种,这进一步凸显了乌克兰在欧洲资源供应中的不可或缺性。
引发多国资源竞争。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乌克兰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全球资源竞争的焦点,竞争态势在大国博弈、市场主体、多边机制等层面呈现出复杂格局。
在大国博弈层面,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形成复杂的竞合格局。2025年4月30日,美国与乌克兰签署《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即“美乌矿产协议”。美国通过“资源控制权换军援”的复合干预策略,支持美企垄断乌克兰高价值矿产开采,试图摆脱对中俄的资源依赖并重塑欧洲能源格局。欧盟在2024年4月生效的《关键原材料法案》中将乌克兰列为优先合作伙伴,并于2025年2月向乌政府提出推进矿产合作的“互惠”协议,旨在保障自身关键矿产的稳定供应。俄罗斯先是通过并入克里米亚控制了该半岛周边的黑海大陆架油气田,之后通过“顿巴斯特别军事行动”控制了乌东部的矿区。美欧在乌克兰矿产开发上存在竞争,但在制裁俄罗斯方面相互协作。三方总体上形成了美国实施资本技术垄断、欧盟推行ESG标准开发、俄罗斯侧重物理控制的竞合格局。
在市场主体层面,国际矿业企业纷纷调整布局,呈现层级分化态势。传统矿业巨头通过资本并购掌控核心矿区,建立全产业链控制模式。例如,2024年澳大利亚公司EuropeanLithium 完成了对开发锂矿床的Euro-pean Lithium Ukraine LLC (该企业拥有开发乌克兰锂矿的许可证)的收购。美欧矿业企业因制裁陆续退出俄罗斯市场,转而开拓其他市场,并优先投资“绿色矿产”。俄罗斯政府扶持本土矿业企业接管外资撤离项目,并加强与友好国家企业的合作。新兴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实现差异化竞争,降低开发成本并引入数字化选矿技术。
在多边机制层面,国际组织在乌克兰矿产资源地缘政治问题中的协调与国际规则执行面临挑战。联合国试图通过决议推动和平,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间的分歧使其难以有效约束冲突方。美欧搞以地缘政治为导向的小圈子合作、与资源富集国签署缺乏透明度的排他性协议以及实施单边贸易限制等行为,严重削弱了世贸组织多边贸易规则,暴露出全球矿产资源治理体系的结构性缺陷,进一步凸显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对全球资源格局的影响。当前围绕乌克兰矿产资源的争夺正在深刻重塑全球资源格局,主要体现在供应格局、价格体系、地缘政治和产业发展四个相互关联的维度。
在供应格局上,乌克兰矿产资源开发的不确定性给全球供应带来显著冲击。地缘冲突、基础设施损毁、技术限制等因素导致乌克兰资源开发受阻,出口受限,迫使其传统买家寻求替代供应源,推动全球供应链向多元化发展。未来,随着冲突烈度下降和逐渐冻结,美国将推进乌矿产开发,尤其是关键矿产,并构建排他性供应链网络。欧盟加快能源转型的同时寻求与乌方加强合作,同时以政策工具制衡资源出口国。俄罗斯将加速转移俄占区的资源,巩固其资源国地位。这将促使全球矿产资源供需结构出现新的分化和调整,大国战略竞争加剧和关键矿产供需矛盾将促使战略性关键矿产竞争愈演愈烈,可能推动资源和供应链的阵营化以及资源治理机制的政治化。
在价格体系上,乌克兰矿产资源争夺战在价格体系方面产生了双重效应。短期内,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引发市场避险情绪高涨,投资者对供应中断的担忧推高了工业金属价格,市场预期的不确定性加剧了价格波动。同时,军备竞赛和武装冲突促使在武器装备和军工产品中应用广泛的高熔点金属的需求持续增长,价格有望保持高位运行。而长期来看,全球供应链重构导致不同矿产价格走势分化——锂、稀土等战略资源因新能源需求激增而价格上涨,传统矿产则因供应不稳定呈现波动。
在地缘政治层面,矿产资源竞争受到地缘政治竞争驱动,反过来又加剧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并催生新的博弈形态。根据《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美方通过捐助和军援为基金注资,这不仅刺激了俄美矛盾和俄乌矛盾的尖锐化,还增加了俄乌和谈的复杂性。协议还赋予美国通过投票权影响关键决策的能力,确保资金流向符合其战略目标,且规定了排他性条款,便于美国主导乌克兰的矿产和经济项目,实现其《国防生产法》的供应链安全目标。美国还联合盟友构建各种关键矿产合作机制。澳大利亚、欧盟、印度等纷纷凭借自身优势或战略举措,在全球资源竞争中发力,并扩大地缘政治影响力。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在探索通过扩大国际合作保障资源供应和促进产业发展。
在产业发展上,全球矿产资源需求,特别是关键矿产需求持续增长,将推动资本向资源勘探开发聚集。同时,采矿业持续扩大规模引发的环境风险受到更多关注,可持续发展目标将推动采矿业向绿色化方向转型。资源的稀缺性和新技术发展将推动采矿业的智能化。AI技术和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将提升资源的勘探开发效率,也使得资源开发和利用更加依赖技术创新。
这场由乌克兰矿产资源争夺引发的复杂博弈,不仅重塑着全球资源格局,还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系统性的变化可能标志着全球资源秩序调整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未来全球资源竞争将更加复杂化和多元化。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推动全球矿产资源治理体系的改革,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作者:赵会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乌克兰研究室主任 来源:学习时报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