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国家信息中心 / 2025-06-13 13:50:15
构建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的实践路径
第一,优化投入结构。当前我国未来产业投入存在“重应用轻基础”、基础研究领域投入不足、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衔接不畅等问题,建议:一是加大财政资金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基础研究投入比例。二是构建覆盖未来产业生命周期的全链条投入机制。在国家级高新区布局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提供技术可行性评估、原型机制造等专业服务。三是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全景监测指标体系,为及时调整投入策略提供依据。
第二,壮大耐心资本。尽管国家层面正推动设立“存续期达20年”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但由于在考核与容错机制、风险分担机制、资本退出机制等多方面仍存在制度供给不足,适应未来产业长周期、高风险特点的耐心资本体系建设仍任重道远。建议:一是研究制定“政府投资基金尽职免责清单”,明晰容错边界。扩大税收优惠覆盖面,提升创投企业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抵税比例,延长允许亏损结转年限。二是构建多层次资本退出渠道。支持政府投资基金、国有创投机构通过协议转让、竞价交易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简化未来产业领域并购重组审批流程。三是推动社保、保险等长期资金深度参与未来产业投资。
第三,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新格局。多元化投资体系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主体协同,但实践中看,政府投资存在追逐热点概念和短期效应、忽视长期基础投入的倾向,企业投资对原有主业依赖程度高,跨领域协同能力较弱,难以形成产业链合力等问题。建议:一是针对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不同阶段创新活动,制定差异化的财政投入政策。二是支持央企与民营企业共建混合所有制创新平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生态群落,在国家级高新区建设未来产业加速器集群,提供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市场对接等一站式服务。
第四,创新风险管理。当前的风险管理依赖传统财务指标和风险评估模型,缺乏针对颠覆性技术的动态风险评估,社会资本风险补偿制度尚不健全。创新未来产业投资风险管理势在必行,建议:一是研究制定涵盖技术可行性、市场转化周期、产业链配套能力等的产业发展评估模型,为开展未来产业投资风险动态评估提供依据。二是健全社会资本风险补偿制度,对投资未来产业的中小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税前扣除优惠。三是创新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险产品,对产业化失败项目给予研发成本补偿。
第五,统筹区域布局。目前各地未来产业发展方面存在发展领域和资金投向同质化、忽视地方发展基础盲目跟风等问题。建议:一是构建未来产业区域差异化布局体系。根据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不同,分类建立“国家-区域-地方”三级未来产业布局指引。二是完善资源要素跨区域统筹配置机制。建设全国性技术交易市场、人才共享数据库与金融资本对接平台,推动生产要素跨区域流通。三是实施区域未来产业布局与发展动态监测,为开展区域未来产业发展动态评估和投入调整提供依据。
作者:于凤霞,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处长,正高级经济师 来源:原文刊发于《中国网信》,2025年第4期,有删减。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