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中宏智库 > 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详情

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红旗文稿》2025/19 / 2025-10-15 13:49:55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健全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机制,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健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作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对于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时代意义
 
  基础设施为经济活动提供一般生产条件,是经济活动中各经济要素存在的必要前提。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区块链、5G、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更加广泛融入并改变城市生产生活,作为新型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形成的物质基础,为数字经济发展、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科学技术创新提供一般生产条件。新型基础设施是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主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涵盖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领域。信息基础设施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网络建设为基础,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型信息技术提供感知、传输、存储、计算等活动空间。融合基础设施为传统基础设施赋予新的使用方式和经济价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源的经济属性在其自然属性的限制下由社会赋予,生产资料的使用方式决定其经济价值。新一代信息技术赋予传统基础设施新的使用方式和经济价值从而形成融合基础设施,能够提高传统基础设施的社会运转效率并延长其服务生命周期,从而起到盘活存量资产、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以大科学装置和大实验平台为代表的创新基础设施,能够加快突破先进生产技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有助于推动中国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加快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尽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基础设施不仅是经济活动的一般生产条件,而且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马克思指出,资本会生产并再生产自己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可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必要前提,还是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必然结果,要满足经济数字化转型提出的新要求。
 
  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必须科学认识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第一,新型基础设施和传统基础设施都是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展的产物,肩负充分配置社会资源、进一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使命。第二,新型基础设施作用于信息技术领域,其服务的对象并非传统市场上具备实物形态的标准化商品,而是数据要素。要围绕数据要素的生产、流通各环节的经济特征科学规划,通过数据流、资金流、业务流的合理匹配形成高效、可持续发展。第三,数据要素能够在时间维度上实现低成本、长期限的存储,在空间维度上实现快速传输,从而突破了传统商品经济在流通时间和流通成本上的经济限制。要深刻把握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在服务对象、时空方面的差异,发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促进生产力发展。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