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9-10-25 11:36:30

10月19—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国发展理论国际年会在京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蔡昉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通常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马尔萨斯贫困陷阱、格尔茨内卷化、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刘易斯转折点、索洛新古典增长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真正地把中国经济从马尔萨斯贫困陷阱、格尔茨内卷化阶段,推进至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时期。他深入分析了中国如何摆脱马尔萨斯陷阱,进入二元经济发展过程,直至跨越刘易斯转折点。他还从人口红利、劳动生产率、改革开放等变量出发,探讨了中国经济增长各阶段的特征以及未来的解决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发展经济学理论提供了最为生动的素材和丰富的养料。希望以本届年会为起点,汇聚海内外研究中国发展理论与经验的学者,聚焦中国发展的现实问题,将中国发展理论国际年会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型学术论坛。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认为,经济学研究应该向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经济学研究者需要做到“静下来”“专业化”“不断积累”这三个要求。研究者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发现问题间的关联性。例如,资本是什么?什么是历史需求峰值?增长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家产生怎样的作用?这三个问题就是同一个增长模型的不同侧面。此外,研究者还要结合中国实践经验解答问题。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认为,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发展需要发展中国家作出贡献,其研究视角也应该聚焦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发展经济学认为,单纯的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只有当经济增长速度可以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时,才能称之为发展。他希望更多的青年学者关注发展经济学的问题,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实践中提炼出抽象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认为,中国奇迹的根本是衰退率下降带来的经济绩效的提高。针对中国如何完成经济结构转型的问题,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中国在迈向全面开放的过程中,应实现经济和政治的良性互动;二是要致力于实现中国的结构现代化,解决农民同土地黏度的变化问题。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