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分析“治愈经济”背后的社会学 详情

分析“治愈经济”背后的社会学

人民论坛网 伍 麟 / 2020-02-20 23:15:09
 
近年来,“治愈经济”在中国许多大中城市风靡起来。小到“玩偶陪伴进餐”、大到“下乡田园种植”,各式“治愈经济”消费项目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治愈经济”存在一定规模的预期市场,甚至还有持续火爆的前景趋势。从社会发展规律来看,“治愈经济”是现代化进程当中市场经济出现的正常现象。“治愈经济”只要合法合规,不与社会习俗和基本道德冲突,就存在合理的发展空间,社会需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同时也要多一份引导和规范。
 
“治愈经济”抓住了消费者的“痛点”
 
作为在经济相对富裕时期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他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同父辈存在巨大差异。消费已经不再是满足温饱的生理需求型经济行为,越来越表现出精神层面的自我追求和生活意义的价值实现等人格属性。然而信息社会的矛盾在于,它既可以扩大人们的交往空间、增加人际交流的机会,但也将传统社会许多社会互动消解得“支离破碎”。取而代之的是,当今社会交往的扁平化、碎片化和非在场化。人们虽然“自愿”身处许多光怪陆离的热闹之中,却时常感叹自我的迷失和精神的孤寂;人们虽然“热衷”参加各种眼花缭乱的线上线下活动,却不断抱怨自己有限的休闲时间被“侵吞”和“瓜分”。不知从何时开始,许多人特别是青年人喜欢“宅”在家里、“痴”于手机、“困”在网络、“迷”于虚拟。当今每一个人都可能拥有更多主动参与或静默观望的广义生活场域。但很多时候身临其境却仍旧让人们感到“生活在别处”。别人的“晒图”“撒狗粮”只是“他者”的狂欢,自己的自我困惑不会因为握有充分的信息就能够得到释放。当不完善的自我被信息饱和的目标所俘获时,充实自我的真正道路反而容易迷失,人们误以为通过信息递增的方式就能够弥补心灵的意义缺失。而最大问题是,意义本身并不存在于这些表面化的信息之中。
 
摆脱孤独、减缓焦虑和寻找心灵温暖是都市“治愈经济”消费群体的主要目标。信息时代能够将人们接触和进入各类以网络载体为传导方式的活动辐射最大化,人们的身份认同也经受着多重角色的变换考验,承受着大量社会比较的冲击。茫茫“网海”和茫茫“人海”一样,依旧“难觅知音”。人们讨厌和回避孤独、焦虑。从表面上看孤独、焦虑是个人原因,但是在大环境下,城乡不断深度融合、社会流动加剧、利益分化和博弈……客观上造成人们工作压力和生活负担趋重。人们用大量的时间去完成了简单的事情,过多的精力被舒适任务所耗费,看似发生了大量、频繁的数字信息互动,实际上却是无聊的应酬和无益地打发时光。社会交往信息化的潮流让越来越多的人际活动已经不必再依赖于真实的物理空间和亲临现场,更多的数字化虚拟空间让人们的社会交往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人们的生活空间快速膨胀和扩展,然而孤独感并没有随之消失或衰减,反而越来越感受到莫名的内心寂寞;人们的焦虑感也并未随之减少或化解,反而越来越摆脱不掉纠结不清的情绪困顿。现有心理服务尚不能够完全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有的人对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还抱有社会成见,那么一些有着心理紧张、情绪困扰和精神焦灼的个体尝试接触“治愈经济”的消费体验就是可以理解的现象了。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