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王微深度解读:将扩内需促消费放在更突出位置 详情

王微深度解读:将扩内需促消费放在更突出位置

经济日报 / 2025-04-15 14:21:23

深化改革补足消费短板

 
记者:我们强调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新的着眼点在哪里?应该如何理解这个“全方位”?
 
王微: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首先要看到我国是一个大国,内需为主是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同时我国也拥有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扩大国内需求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一环。其次要看到,这是对多领域协同提出的新要求。强调“全方位”,既意味着扩大国内需求的着力点将更加多元,又说明相关政策措施将更加系统、精准,更好适应我国当前发展阶段中的结构性变化,更为有力地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为什么现阶段要提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呢?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投资需求空间在变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有所下降,通过扩大投资来带动国内需求增长的动力正在减弱,而消费需求对总需求和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在这个背景下,如何推动消费和投资协同拉动国内需求、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方面,消费需求在发生新的变化,消费结构在升级,新技术推动的一些新兴消费领域不断发展,如数字消费、绿色消费以及由结构升级带来的大量服务消费。以往,投资对这些领域的覆盖是不足的,还有很大空间,因而以促消费为导向来扩大投资需求,就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循环,在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同时也能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实现消费和投资的协同。另一方面,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也能对消费产生促进作用。例如,固定资产投资的空间还很大。随着数字化发展,我们需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需要更高水平的城镇化,在城市群联通、城市更新、老旧住房改造等方面都有很大投资空间。又如,我国制造业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需要大量满足技术进步、设备更新的投资。所以,现在要扩大的投资,不仅是以往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还包括面向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以及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投资。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需要消费和投资协同发力,更好适应当前发展阶段的要求来提振消费和扩大投资。
 
记者:全方位发力也意味着全方位补短板。具体到消费领域,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补足消费短板呢?
 
王微:当前存在的消费短板,既有短期因素的影响,也有一些制度改革相对滞后的中长期因素影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长期短期结合、供求双侧发力、改革创新联动。
 
从短期看,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就是一个系统全面综合施策的务实举措。着眼于提升消费能力,提出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着眼于创造有效需求,促进供给扩容提质,提出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消费品质提升行动;着眼于增强消费意愿,提出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等等。同时,宏观经济政策中的一些促消费内容也要加快落地。以财政政策为例,一个重要的发力点,就是2024年向地方安排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效果也是明显的,带动了汽车、家电、家装、电动自行车等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其中,家电行业受益匪浅,此前家电消费处在零增长或者负增长的状态,通过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撬动,家电销售实现了很大跃升。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4年8月至今,消费者购买以旧换新家电产品近9000万台。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加力”是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围”是增加了老百姓需求比较旺盛的品类,如,家电以旧换新从8类增加到12类,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数码产品也有购新补贴。截至3月23日,今年共有2020.8万名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产品2757.2万台,带动销售930.8亿元。此外,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优化消费环境等措施也取得了明显效果。仅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一项,每年就为约5000万户家庭减少利息支出约1500亿元,平均每户家庭3000元左右。在调研时,有不少年轻人对我说,别小看这3000块钱。他们在线上购物车里存了一些喜欢的商品,有了这几千块钱,就能一下子清空购物车。
 
从中长期看,需要下更大力气去解决一些关键性制度问题。对此,《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就“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出了明确要求。新近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也充分体现了对机制建设的高度关注,提出“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科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健全消费争议多元化解机制”“改革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健全和用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机制,加强财税、金融、产业、投资等政策与消费政策的协同”。一个重要的发力方向,就是加力推动服务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如何使一些领域更好向社会资本开放?如何让更多国际优质服务资源进入国内来服务中国的老百姓?这都是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
 
还要看到,我们说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仅是经济领域的问题,还包括社会生活等很多方面。例如,假期的相关制度就会对消费行为产生重要并且直接的影响。现在服务消费的发展潜力是看得见的,人们需要更多的休闲时间去购买和体验服务。从研究的角度讲,目前我国正处于劳动生产率提升与休闲时间增加密切关联的阶段。相较于发达国家,特别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这些国家在处于同样发展阶段时,公共假日比我国要多3天。我国去年年底已经公布,自2025年1月1日起,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我们预期在“十五五”时期,能够继续增加1天公共假日。同时也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这些都是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创新,也都会对构建更加有利于促消费的政策体系、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产生积极作用。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