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经济顾问 > 让“非禁即入”落地生根 详情

让“非禁即入”落地生根

学习时报 / 2025-05-21 20:28:48

“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确保“非禁即入”

 
  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完善市场基础制度的题中之义和重要抓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首先是“一单尽列”和确保“单外无单”。所有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地方性法规所设定的市场准入管理措施,以及地方政府规章依法设定的临时性市场准入管理措施,还有全国层面准入类清单目录和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环境政策、国土空间规划等涉及市场准入的内容,都要纳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管理框架。同时,持续清理清单之外违规设立准入许可、违规增设准入条件以及自行制定的准入类清单,禁止在实施特许经营、指定经营、检测认证等过程中违规设置准入障碍。更为重要的是强化清单公开透明,让经营主体的预期更稳、信心更足。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相关事项内容、主管部门等向社会公开,技术标准、许可要求、办理流程、办理时限也都要公开,让广大经营主体更加明确“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而敢于投资、放心投资。
 
  总体来讲,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不仅是“一张清单”本身,也是包括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在清单之外领域享有平等进入权利的完整制度体系。该制度体系包括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制定、发布、调整、实施以及准入后监管、效能评估等多个环节,各环节之间密切相关、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有机整体,从而为营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确保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是一张有用的“活清单”,对企业而言真正能够管用、好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设置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尤其是紧密结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等情况,及时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内容作出修改调整。按照动态调整机制的设计,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行科学、及时、合法的动态修订,持续放宽重点领域市场准入限制,符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更好满足各类经营主体期盼诉求,持续推动市场准入制度改革不断走深走实。从2018年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以来,我国先后4次对清单进行动态调整。2025年版的事项数量较2018年版缩减约30%,从151项缩减至106项,总体上不断放宽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环节的交易成本。
 
  近年来,持续优化“负面清单”管理事项,推动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例如,养老、医疗、金融、交通、能源等多个领域一批准入限制得到有效放宽,使得经营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有更大空间去“施展拳脚”、追“新”逐“绿”,从而更好服务美好生活。同时,在对充分竞争或可竞争性领域实施“宽进严管”、大幅减少准入限制的同时,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重大公共利益的关键领域和环节,因时因势依法设定准入限制,确保国家安全与公共利益不受侵害。总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通过依法施策、因类施策、精准施策,既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又有序维护了市场秩序,在市场准入环节推动实现发展与安全的有机统一。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版修订工作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坚持“定位准确、合法有效、统一规范、能短则短”的原则,在保持2022年版主体框架不变、确保清单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有序放宽市场准入限制,依法规范重点领域准入要求,优化结构层次和相关内容。这次调整中,一些全国性措施或直接删除或部分放开,诸多地方性措施也被取消,有助于推动经营主体进入更多领域,获得更多公平竞争机会。例如,经与主管部门协调一致,在新型电信业务、电视剧制作、药品经营、林木种子进口、公章刻制等领域取消了一批全国性管理措施。又如,推动有关地方放开交通物流、货运代理、货运信息服务、车辆租赁服务、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等领域设立的地方性管理措施。同时,依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将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生产批发零售等新业态新领域纳入负面清单,并对部分社会民生等领域的管理措施进行完善调整。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