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禁即入”落地生根
学习时报 / 2025-05-21 20:28:48
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及时修订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标志性举措。《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要求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之外领域,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大企业、中小企业,各类经营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严禁各级政府部门在清单之外违规设立准入许可、违规增设准入条件、违规设置准入障碍,从而将“剩余决定权”赋予经营主体,推动企业在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二章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包括民营经济组织在内的各类经济组织可以依法平等进入。”通过立法形式,加快推动实施“非禁即入”管理模式,进一步彰显了我国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各类市场准入壁垒的坚定决心。
“非禁即入”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我国从2018年起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所谓“负面清单”,指以清单形式明确列出禁止投资或经政府许可后可以投资的行业、领域及业务,在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无论内资还是外资企业、国企还是民营企业、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享有同等待遇,可依法平等进入,从而实现“非禁即入”。从多年的实践来看,“非禁即入”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最大限度缩短企业进入市场的时间,降低企业在市场准入环节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是一项让企业有获得感的标志性改革举措。同时,“负面清单”所呈现的“非禁即入”管理方式,切实推动了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大幅简化了准入流程,进一步减少了行政干预,通过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有效提升了市场准入效能。
“非禁即入”的内涵是“只要不属于法律法规明确禁止、限制的领域,各类经营主体即可依法平等进入,无需额外审批”。“非禁即入”本质上体现的是“放得活”的政策导向,是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核心要求,旨在通过完善开放透明、公平稳定的规则,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释放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从而为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支撑。
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切实推动“非禁即入”落地生根,有利于鼓励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投资积极性,能够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良性竞争。例如,只要某一新兴行业或垄断行业的竞争性环节未被列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或已从清单去掉,那么投资者无须申请准入许可,仅需完成经营主体登记注册等常规程序即可进入,由此增强了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的活力与后劲。近年来,为了打通“非禁即入”的堵点卡点,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积极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尤其是隐性壁垒,已累计公开通报了7期115个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典型案例,切实保障了各类经营主体的平等准入权利。从2025年4月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目的就是进一步大力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健全线索归集、核实整改、案例通报等长效机制,为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特别提示:凡注明“来源”或“转自”的内容均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的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187884295进行反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