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的关键问题与推进策略
学习时报 / 2025-07-16 10:23:43
科学谋划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的推进策略
聚焦标准认证、市场开拓、政策支持等领域存在的关键问题,下一步,要健全标准认证衔接机制,拓展多元化市场渠道,提升企业一体化经营能力,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创新,优化政策协同保障体系,从而深度激活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动能,助力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推动经济行稳致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持。
健全标准认证衔接机制。提升国内标准水平,进一步支持企业生产同线同标同质产品,加强“三同”产品在消费者层面的宣传推广,做好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技术标准、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方面的国内外差异分析,在我国达到国际生产水平和具备发展潜力的领域及时开展国内标准修订,推动国内标准在侧重方向、细分要求等方面向国外领先标准趋同。推动国内标准认证认可和国际衔接,针对我国在技术标准、质量标准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的领域,在逐步提升国内生产水平、产品标准的基础上,争取实现与国际标准互认。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消除标准差异壁垒,推进产品检验、计量检定、质量认证等结果互认。支持引入国际认证机构,提高产品质量标准认证的国际化水平,减少国内外在产品标准认证方面的差异。推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与国际标准衔接,逐步实现农产品流通企业在生产、加工、仓储、运输等流通环节采用更高水平标准,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强优势领域示范引领,积极推动我国特色优势领域的标准和资质认证走出去,精心打造中国标准品牌,提升中国标准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认可度。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争当全球标准的“领跑者”。
打造多元化市场渠道。积极发挥电商平台企业作用,支持电商平台企业设立外贸优品专区,提供流量扶持、费用减免、供应链优化等一站式服务。鼓励电商平台企业和生产企业合作发展反向定制模式,基于消费大数据指导外贸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提升内销转化率。完善线下渠道网络,支持步行街、商圈、商超企业设立外贸精品销售专区及专柜,开辟快速上架通道,持续简化外贸产品进场流程。充分发挥展会载体作用,支持消博会、进博会、广交会等各类展会设立外贸产品转内销专区,并给予展位费减免,鼓励企业建立供采对接关系。加快推动市场采购贸易发展,推动市场采购贸易业务逐步实现线上下单、履约、收款、结汇的数字化转型。扩大市场采购贸易规模,支持中西部地区城市开展市场采购贸易业务,支持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地区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优势企业的协调联动发展。
提升企业一体化经营能力。培育大型自采自营企业集团,推动国内商贸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发展自采自营模式,培育兼具对外贸易、国内商业、贸易代理、金融服务、仓储运输、信息咨询、产品开发等多项职能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快组建企业联盟,实现抱团发展。推动国内贸易结算方式转变,引导国内货款支付方式从垫款支付向预付款模式转变,鼓励企业集体缩短账期。探索利用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功能,解决“三角债”“赊账链”等问题,减少内外贸在结算方式、交易规则等方面的差异,破除外贸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资金结算障碍。培育内外贸一体化人才队伍,引导企业完善人才培训体系,通过内部培训、外部进修、项目实践等方式,提升企业员工的标准意识和专业技能,打造专业的标准对接、市场营销等团队。
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创新。积极培育国货品牌,支持外贸企业开展国内商标注册、品牌设计与市场推广,鼓励代工企业推出自有品牌。鼓励外贸企业与国内品牌商加强联动合作,帮助外贸产品提升品牌价值,提升外贸产品内销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培训,组织企业参加品牌设计大赛、品牌营销论坛等活动,提升品牌塑造能力。创新营销模式,引导企业利用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更多优质商品直达消费者。支持企业与电商主播等合作,开展场景化直播营销。鼓励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分析国内不同群体消费特点和市场趋势,精准定位目标客户,制定个性化营销策略。
优化政策协同保障体系。建立协同工作机制,鼓励地方联合商务、海关、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设立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企业注册、认证、退税等业务“一窗通办”,缩短企业办事时间。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专项资金,对企业入驻电商平台、开设线下门店、参加国内展会等给予费用补贴。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内贸贷等融资产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普惠型金融支持。鼓励更多保险公司开展内贸险业务,扩大保险供给规模和产品覆盖面。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壁垒,优化激励机制,调整政绩考核体系,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规制地方政府间不正当竞争行为,清查地方补贴本地企业、设置准入限制等保护本地市场、阻碍资源跨区域流动的隐性政策。规范平台经济发展。依法扎实做好经营者集中审查,加强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利用技术手段打造智慧化、精准化监管工具,形成与平台企业协同联动的实时监管机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动态管理。
作者:王雪坤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来源:学习时报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