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机制
学习时报 / 2025-08-20 15:30:07
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是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关键举措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立业之本。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全球产业格局,催生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强化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作为经营主体的科技型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实现载体。
作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的第一篇,科技金融不仅是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也锚定了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重要着力点。科技金融通过金融工具、金融制度与各类金融服务的系统性活动安排促进科技创新,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也是应有之义和重要形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统筹运用股权、债权、保险等手段,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为深化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的实践提出新的要求。从科技金融创新探索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债市、股市联动释放的“1+1>2”的效果,有力支持了企业科技创新。
发达国家一些科技型企业融资机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衔接特点,其成功得益于社会信用体系完善、退出机制成熟、政府担保政策支持及中介机构协同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首先,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多层次股权融资市场阶段性累积营收、合同履约记录,依托小企业管理局提供的政策背书,形成了较好的信用积累与政府担保信用基础,有效提升了商业银行贷款意愿。其次,风险投资通常在融资后3——5年即寻求退出,投资方设定相对明确的退出时间点,企业则需在此期间完成商业验证,进而成为后续债权融资的还款依据。最后,园区孵化器等各类服务机构、社会中介机构积极推动股权阶段与债权阶段的无缝衔接,为即将“毕业”的企业建立信用评级、撮合信贷资源,实质上形成一条多方协同的融资体系,从“无信用抵押”到“获批贷款”之间不存在断层,保证资金链平稳过渡。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热点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