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主要特征与趋向
2025-07-13 11:21:09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十五五”时期将成为数字经济从量变到质变、由规模扩张迈向价值深化的关键阶段,也是我国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重塑全球数字竞争优势的战略窗口期。如何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实体经济的赋能效应、增强产业体系韧性与竞争力,已成为我国推动现代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出发,分析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与前瞻性展望。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状况
“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了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突破。 一是规模与质量双提升。“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了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双重突破。二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取得突破性进展。“十四五”期间,我国确立了数据资源持有权、加工使用权和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产权框架,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三是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我国算力规模从2021年的140EFLOPS提升至2024年280 EFLOPS,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量突破880万架,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初步构建,核心产业规模接近6000亿元。四是实体经济与数据要素加速融合。到2024年,工业互联网全面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增至340余个,从试点应用迈向了规模化应用。总体而言,“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在规模和质量上均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在核心技术“卡脖子”、数据安全与合规、产业转型不均衡以及国际规则博弈等方面面临挑战。展望“十五五”,需持续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数据要素市场监管体系,深化实体经济数字化升级,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的创新潜能、增强数字经济全球竞争力。
“十五五”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与潜在空间
数字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驱动力,以数据要素和信息技术为核心,对传统经济结构与价值创造机制进行系统性重构。展望“十五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将在以下五个战略领域释放更大的发展潜力。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已完成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多元产业应用的初步生态构建,包括数据标注、模型训练与算法研发等关键环节。“十五五”时期人工智能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算力基础设施。作为支撑数字经济的“底座”,算力通过重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已成为联结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重要纽带。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元宇宙及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的持续演进,未来几年对算力的需求将呈现指数级增长。“十五五”时期,新型算力需求将持续涌现,催生更多应用场景,算力资源应用将进一步向专用化、融合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构建多层次、广覆盖、高效能、绿色化的可持续发展算力生态至关重要。数字消费。数字消费不仅扩大了传统零售边界,也加速了供需联动与全产业链整合。“元宇宙+AR/VR”技术为重塑人机交互模式、实现沉浸式消费场景提供了契机;大模型驱动下的人工智能应用强化了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在线教育、云旅游和“数字文创+实体活动”等新型消费形态不断涌现,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增长点。数字新兴产业。产业是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路径。当下数字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主要涵盖高端装备技术、数字科技前沿技术、融合应用技术和新型生产工具技术四大类别,呈现出多学科交叉、高度复合的创新特征,其发展依托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金融资本与用户所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落地的完整创新链条。“十五五”期间,数字新兴产业将呈现四个发展趋势。数实融合。随着数据确权、交易与安全体系逐渐完善,传统产业与数据要素的深度融合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十四五”期间,部分头部企业实现了由单点数字化赋能到全链条数字化整合的跃迁。“十五五”时期,数据要素将从价值确认阶段进入价值释放阶段。数实融合将呈现三个新趋势。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
最新新闻
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