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官网
  •   [会员中心]  [退出]
  • 注册
  • 会员服务
首页 > 十五五规划编制 > “十五五”时期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主要特征与趋向 详情

“十五五”时期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主要特征与趋向

2025-07-13 11:21:09

“十五五”时期 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与前瞻

 
针对我国数字经济在“十五五”时期面临的挑战,应结合技术突破、制度建设、产业转型与国际合作多管齐下,构建可持续且具韧性的数字经济生态。
 
构建多层次算力生态。构建多层次算力生态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一是集中力量突破GPU、光刻机、EDA软件等“卡脖子”难题,同时在量子计算、光子芯片等前沿领域保持前瞻性布局。二是推动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持续提升关键技术的研发与落地能力。三是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协同云、边、端算力资源。四是建立能效考核体系,推动新型散热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在数据中心的广泛应用,实现绿色低碳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平衡。
 
推进AI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系统性构建AI技术创新体系是把握新科技革命机遇的关键。一是聚焦多模态大模型的算法、架构与训练优化,实现“AI大模型+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赋能制造、医疗、金融、教育等重点行业。二是推动关键基础软件生态,重视操作系统、数据库的自主研发布局,形成安全可控的软硬件协同能力。三是完善跨学科AI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灵活的激励与评价机制,为AI技术的持续创新提供制度和人才保障。四是在算法透明度、数据隐私保护和算法偏见等方面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监管体系。
 
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与数字治理框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应充分结合国家治理要求与市场需求。一是加紧完善覆盖数据确权、交易、资产评估、隐私保护等领域的配套法规,推动“三权分置”在实践层面落地;二是支持数据交易所、数据银行等平台发展,推动数据资源有效流通,探索更多数据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三是构建数据分类分级保护体系,普及隐私计算与零信任安全防护技术;四是积极参与全球跨境数据治理规则的制定与磋商,提升我国在国际数字治理领域的影响力。
 
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广度与深度决定了数字经济的整体成效。一是对传统企业的数字化改造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引导其实现组织形态、业务流程的重塑。二是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成功案例。三是针对中小微企业,应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从技术研发、数字化培训等层面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多维支持,解决转型瓶颈。
 
推动数字贸易发展与国际协调。数字贸易作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外向型领域,关系国家经济安全与全球数字治理话语权。一是在重点区域建设数字自贸试验区,采用分级分类监管、监管沙盒等机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数据跨境流动新模式。二是在保障国家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与国际现行规则接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兼具开放性与安全性的数字贸易制度框架。三是在多边平台与国际组织的谈判中提出中国方案,倡导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技术共建共享和跨境业务协同,共同应对数字治理难题。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数字经济迈向高质量、深层次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我国在数据要素市场、算力基础设施及新兴技术大规模应用等方面已具备先行优势,为引领产业升级和释放经济活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核心技术“卡脖子”风险尚待化解,数据安全与合规治理压力仍存,产业转型发展不均衡,以及国际数字治理博弈等不确定性因素依旧存在。未来五年,只有持续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完善制度与市场环境、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并在国际合作中积极谋划,才能在全球数字竞争格局中把握主动权,实现数字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统筹协调,我国数字经济定能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持久的动力。
 
作者简介:王勇,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陆树檀,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博士后。
 
原文刊发于《现代金融导刊》2025年第6期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自网络/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参考,非商业用途。 2..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经济形势报告网]无关。内容真实性、准确性未经核实,读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权利人第一时间通过[邮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4. 转载时禁止篡改内容或用于违法用途。5. 本声明最终解释权归[经济形势报告网]所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